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道德心得体会(范本13篇)

道德心得体会(范本13篇)

发表时间:2023-12-29

道德心得体会。

本文是编辑精心整理的“道德心得体会”,请您毫不吝啬地分享给更多人,让他们都能阅读到这篇文章。每当发生一件事情,我们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考,而文字可以成为我们记录的工具。将学过和看过的文章凝缩成心得体会,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道德心得体会【篇1】

“小学《道德与法治》乡村教师教学竞赛暨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在攸县江桥小学如期举行,六位来自不同区县的乡村教师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教学上的启示。

其中,六位老师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则是每位参赛教师都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将他们对教材的解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点和依据,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都源于教材传递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课程课程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对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的理解,准确解读教材,体会教材传递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教学目标定位的精准。六堂赛课中,《这些是大家的》、《爱护公物》两节课中渗透的公共意识,《大家排好队》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都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核心价值的准确把握。只有我们准确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提炼核心价值,才能实现由知识教学向学科价值教学的飞跃。

其次,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基本遵循教材内在的逻辑顺序。

众所周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按儿童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生活逻辑为核心”这一设计理念,教材编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清楚的逻辑顺序,每一课基本遵循“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做”这一逻辑顺序,体现了由知到行的提升,引导学生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父母多爱我》的教学板块就清晰地体现了教材的逻辑顺序,第一板块“发现爱”告诉学生什么是爱,第二板块“理解爱”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些我们不能接受的方式也体现了父母的爱,第三板块“表达爱”则告诉学生爱要大声说出来,让父母都知道我们的爱。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是学本,也是教本,只有我们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了教材的逻辑顺序,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板块才能清晰,教学环节才能层层递进,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效。

最后,每位教师都坚持以生活为本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融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精心选择了典型的案例,却无法适应每个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生活,因此我们除了要使用好教材中的资源,更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素材,作为教学的资源。《父母多爱我》中出示学生父亲的工作环境,学生母亲所写的信,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爱护公物》中播放校园新闻,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爱护公物;《亮出我自己》中直接让学生上台展示才艺,将学生才艺表演的表现作为课堂的资源。这些都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解决他们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止于教材,而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道德心得体会【篇2】

假期的时候,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感觉收获很大。

2022版课标整合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发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学习相信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使自己永远对教学充满激情。

道德心得体会【篇3】

加强道德修养心得体会范文

德是中华文化之宝,德是中华社稷之基,德是民族精神之魂,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根。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教育肩负的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学校重德育、班子求德政、教师讲师德、学生修德行,探索着,在 “以德治校”的育人之路上,撑起了一片蔚蓝的教育天空,滋润着成长中的生命。

作为校长、作为德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多年的育人工作,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使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在共同的育人实践中,有了深刻的感悟、感受和感慨,让我们走进这些可敬的人、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支撑教育,需要我们用心去做。让学生从中感受体验成长中的快乐,这是一种 氛 围、一种依托、一种需要、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与口头,需要做实、做细、做生动。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德育从小事入手,渗透在每个细节之中,只有这样,德育才能因此而生动、因此而精彩。

——校长感言

“德育的前提是职业爱心、道德良心、事业责任心,当你把学生的今天同祖国的明天联系在一起,你就会用心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用心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潜下心来呵护成长中的生命,为他们的终生成长负责,而不是仅仅把眼睛只盯在分数上……

——班主任感慨

学习是快乐的、成长是快乐的,“学校是我快乐成长的摇篮, “每一天都是进步的阶梯,在这里,我们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做人的快乐……

——学生的感受

这些来自心灵的感悟,来自育人工作的体会,来自于生命成长给我们的启迪,使我们更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下面我就以“德育——让学生在的阳光雨露下更茁壮”为题,请大家走进由84名教职工、1347名学生组成的群体之中,共同体慰德育,共同探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共同解决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一、对话主体性德育——润泽成长中的生命。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引诱,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养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道德心得体会【篇4】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突出出来,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着,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十分重要。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社会各方面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公民也要人人以身作则,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加以舆论上的监督与鞭笞。另一方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公德加以规范也十分重要,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有严格的惩处规定,严重的还将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一些地方出台的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放烟花爆竹以及建立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制度等地方性法规也是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的作用,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好的职工和好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道德心得体会【篇5】

暑假期间,全区进行线上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我们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意义。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核心素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教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五、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将指引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让我们一同成长。

道德心得体会【篇6】

“道德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我们很多老师还没能从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脱出来盲目走“新课改”的路时,田局长为我们指的一条光明而正确的课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废弃的“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学校教育误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课堂“灌”、作业“滥”、考试“多”、管理“死”。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快、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不道德。这种状况正是我们要摒弃和改革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就要建立一种像田局长提倡的道德课堂。它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何为道德?《道德经》中这样解释:“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何为道德课堂?那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何为课堂道德?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体现。当我们深刻领悟了这三个概念后,就明白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那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这就如同我们新课改形势下的三位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一样,知识与能力如同一棵树的树叶,过程与方法相当与树的枝干,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那深埋树下的根基,这根基就是学生的心、学生的思想。没有它为干叶输送营养物质,枝繁叶茂就无从谈起,我们更见不到茂密的树林。就像田局长所说的那样,道德课堂的本质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

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构建道德课堂?我觉得要营造的是低碳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课堂,那这就要求我们师生都要转变角色,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而学生这个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就要靠教师的导,教师的托一托、送一送、帮一帮。所以,教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和负责的思想,甘心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共同学习和交流,再也不要凌驾与学生之上的灌输教学,要多鼓励、表扬,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建立主体地位,树立主人翁意识,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承担了构建道德课堂的重大责任,首先要建立一个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让每一学生切实的体验到老师的爱和温暖。这是构建道德课堂的一个前提。其次:要根据学科教学中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课堂真正的属于学生,让学生爱上课堂,从而自觉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还要将教师导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既要顺水推舟,又要无声无息,让学生感觉到自然,而不是生硬的、被动的。这就要我们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学生的心和神,师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中。

最后要在以往的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多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习目标)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学习策略)你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学习结果评价),明确的教学任务会使整个课堂鲜活起来,还会使学生快乐起来,那么我们的道德课堂也就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执教”,让我们德在课堂、德在社会,德存心底,永铭记!

道德心得体会【篇7】

德存心底,永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做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我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深入研究如何达到道德课堂。

“道德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我们很多老师还没能从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脱出来盲目走“新课改”教研 员为我们指的一条光明而正确的课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废弃的“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学校教育误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课堂“灌”、作业“烂”、考试“多”、管理“死”。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快、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不道德。这种状况正是我们要摒弃和改革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就要建立一种像田局长提倡的道德课堂。它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何为道德?《道德经》中这样解释:“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何为道德课堂?那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何为道德课堂?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想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表现。当我们深刻领悟了这三个概念后,就明白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那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还有会学。这就如同我们新课改形势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一样,知识与能力如同一棵树的树叶,过程与方法相当与树的树干,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那深埋树下的根基,这根基就是学生的心,学生的思想。没有它为干叶输送营养物质。枝繁叶茂就无从谈起,我们更见不到猫咪的树林。就像田局长所说的那样,道德课堂的本质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 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构建道德课堂?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我认为要要提高课堂效率还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道德心得体会【篇8】

怀着对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的无比崇敬之情,笔者来到了这位时代楷模当年为之鞠躬尽瘁的兰考县,近距离地了解和追寻焦裕禄的点滴故事、英雄足迹,学习和感悟焦裕禄的精神实质,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震撼,灵魂更得到了深刻净化和洗礼。联系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笔者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四讲四有. 讲政治,有信念,坚定信仰。人无信不立。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叫干啥就干啥,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是影响焦裕禄一生的坚定政治信仰。

在焦裕禄身上,党性和人民性达到了完美统一。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无比贴心的精神。

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怀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坚定信仰之志,强化政治定力,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另一方面要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始终保持公仆情怀,真诚对待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讲道德有品行做合格共产党员心得体会国际中小学。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情怀,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万家忧乐始终放在心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讲规矩,有纪律,规范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焦裕禄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焦裕禄一次无意间听到儿子因为认识售票员,看戏未买票,他教育儿子要尊重演员的劳动,不能看白戏,并立即拿出钱要儿子到戏院补票。为了告诫自己、提醒别人,他还在县委会议上作出深刻检讨,并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还着重强调不准强迫命令,不准向群众乱摊派。在3月17日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十不准展览墙时,感慨地说,十不准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切实增强规矩意识、纪律观念,从小事做起,正确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始终以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带头管好自己,管好家属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对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乱建私房、公费吃喝等不正之风,自己不仅要抵制,还要敢抓敢管,一抓到底。

讲道德,有品行,做人格上的端正人。做人要有人品,为官须有官德。官德一失,腐败即生

官德彰显,官民同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官德失范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有威信,也不可能在群众中产生凝聚力。焦裕禄一生坚守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和赤胆忠心为革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贵品德。正是凭借着这样的道德操守、优良品质、人格魅力,焦裕禄赢得了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传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保做人有底气,做事有硬气,做官有正气;必须把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作为始终坚守的底气。

道德心得体会【篇9】

今天上午,我们观看了《道德经济与道德》的影片,观看完影片,让我受益匪浅,让学生们深感自己的道德水平、道德情操及道德修养还不够。通过这次的教育活动,学生对道德有了更深刻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道德方面的知识。

首先,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教师只有真才实学,才能学出知识、能力和才华;只有善于发现和总结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并能及时纠正,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发展;教师只有勤于总结,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完善。我觉得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才能使教育形式更适合学生的心理。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丰厚的基础知识,更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智慧。

在此次观看的影片中,老师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都让我感触很深,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要有爱心,要有恒心,要有信心,要有爱心,更要有诚心。

第二,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爱心、有耐心;教师要热心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健康,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让学生能健康成长。我觉得教师的爱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一个学生没有爱,其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火车头。只有热爱每个学生,才会爱班级,热爱教育,班主任工作才能做好。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儿童,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教师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但学生的思想会变化,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通过自身的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通过身边的榜样,影响和激励学生,使学生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成长。比如:我们班有个男生,平时比较爱说小话,但是不爱与人交流,上课爱插嘴,爱走神,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些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平时不爱与人交流,不懂得怎么与人沟通,同学之间很少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人。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与任课教师间的交流,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总之,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道德建设,从行动上加以落实。在新学期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教育讲的就是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道德心得体会【篇10】

教师:“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自孔子作为我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来,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重视道德问题。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是指人们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个概念表明道德是以种行为准则,以善与恶为标准,并规范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通过本次道德讲堂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一些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以及一些临危不惧、大义大勇的先进动人事迹,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他们的事迹传遍祖国大地,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我们要深刻学习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

二是注重学习效果,结合自己的工作,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更加勤奋敬业。

第三,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要一阵风。

高尚的道德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播种一种运动,然后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行为习惯看作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015年7月教师

道德心得体会【篇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着,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十分重要。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社会各方面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公民也要人人以身作则,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加以舆论上的监督与鞭笞。另一方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公德加以规范也十分重要,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有严格的惩处规定,严重的还将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一些地方出台的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放烟花爆竹以及建立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制度等地方性法规也是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炼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就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道德建设群众性强、实践性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自觉,贵在参与。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道德心得体会【篇12】

我单位的道德讲座已经进行了很多次,但今天的公开、高质量的课程,给了我灵魂一次道德的洗礼。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自孔子作为我国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来,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重视道德问题。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是指人们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表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规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专门组织学习了李晓东的英勇事迹,李晓东同志临危不惧、大义大勇的先进动人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他的事迹传遍祖国大地,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三点体会。一要深入学习周李晓东同志自我牺牲的高尚品德。二是注重学习效果,结合自己的工作,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更加勤奋敬业。

第三,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要一阵风。

高尚的道德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播种一种运动,然后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行为习惯看作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文明是城市的灵魂,道德是身体的基础。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我将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做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大爱无疆,德行天下。道德是一种相互感染、相互支持、相互温暖、相互传递的力量。道德大讲堂虽然结束了,但道德模范精神的学习和实践才刚刚开始。

让我们一起走在感动中的楷模,体会道德的力量!

通过此次道德讲堂的学习,我感触良多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常谈论道德,它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我们播种一个运动来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直被放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人们总是在与文明对话。

今天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很不错,活动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多样,一首歌曲、一段经典朗读、一部感人短片、一个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道德的洗礼。我十分感动于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举动,感动于他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老师们用爱、用责任谱写了一首首关爱孩子的感人之歌,这些故事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除了感动就是敬佩,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知道高尚的道德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的行动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关心学生做起。

这项活动的开展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做学生欢迎、家长放心的人民教师!

2015年9月6日,为进一步深化分行文明创建成果,积极引导全行员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全员思想道德修养,分行特别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刘安博士为全行员工开展了一场”转型期中国社会道德现状与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塑造”的主题讲座,期间刘博士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嬗变、职业道德及当前我国职业道德现状、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及个人道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地讲解,使我获益良多,现将本人心得体会报告如下:【学习道德模范学习心得

一、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道德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出自《管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四维,即礼、义、廉、耻;五常:

仁、义、礼、智、信,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四字:忠、孝、节、义;三达德:智、仁、勇;八德: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时至今日,这些优良传统仍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引导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和改革,国民道德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

社会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钱某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为解决现阶段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2015年5月,**文明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全社会掀起一场道德修养提升运动;而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业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爱本身的工作,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献身于本行业的建设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当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根据刘博士讲座的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七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一是把理想牢记在心,舞台就有心有多大;二是勤俭奋斗(

二、廉洁勤政

在刘博士谈到个人道德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我不由的想到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作为一名分行中层干部,个人道德及职业道德一个重要的交叉点,也是一项铁的纪律,即廉洁勤政。所谓”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银行从业之道,贵在廉洁。

无数事实表明,诚实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银行员工不能恪守其职业道德,就失去了拓展市场的基础;如果我们经受不住物质**的考验,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的基础。如何做到廉洁勤政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因此,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习惯和精神追求,树立系统学习,终生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目标,落实学习任务,努力拓宽自已的知识面,不断树立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本领。

同时,要保持长期进取、沉着的精神状态。在开放开放、舒适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中,要团结协作,严守纪律,艰苦奋斗。在加快建设过程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廉洁务实,切实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是强化制度意识。没有规章制度,制度是银行管理的重要形式。要增强制度意识,首先要熟悉和掌握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我行的各项内部制度和规定。

道德心得体会【篇13】

本月12日,监狱开展了道德讲座,给了我们一次道德洗礼。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专门组织学习了黄鑫同志的感人事迹,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之无愧的道德楷模,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三点体会。一是要深入学习黄鑫同志热爱岗位、忠于职守、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二是注重学习效果,结合自己的工作,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更加勤奋敬业。第三,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要一阵风。

道德是文明的基础,城市的发展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公务员是党和**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在各自岗位上以身作则,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自觉提高自身形象,在文明城市发展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公务员职业道德具有社会示范性和社会导向性,直接影响着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它是社会的主观道德,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中居于首要地位。

高尚的道德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播种一种运动,然后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行为习惯看作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希望我们以举办“道德讲堂”为载体,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宣传文明,弘扬道德,站在更高的起点,继续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持续提升自身素质,以良好的道德风貌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