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2024《复兴之路》观后感系列五篇

2024《复兴之路》观后感系列五篇

发表时间:2023-12-26

《复兴之路》观后感。

电影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丰富的影响,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每次观看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这让我们想要将这些心得和感悟总结成观后感。写观后感需要有循序渐进的步骤,将评论和感受结合在一起,但现在你是否对给这篇作品取一个观后感的名字感到困惑呢?根据编辑的观察,“《复兴之路》观后感”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希望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不妨将其保存收藏!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1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复兴之路》观后感

尊敬的党组织:

近来观看了记录片《复兴之路》,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艰辛,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付出的代价,更认识到了在祖国最困难的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在振兴的道路上,中国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大海出发;为了不断的追求,我们把荣耀写在时间的深处,从全球的角度展示中国道路的选择。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21世纪进入倒计时,信息革命全面到来,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社会变革也在加快。为了更好地跟上和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领导人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这一经济体制成功的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随着经济大潮的持续升温,中国也开始面临一系列挫折。通货膨胀、裁员等问题已经出现,但中国政府通过调整经济管理和再就业措施,即时解决了这些问题。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逝世。与此同时,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将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坚定声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中央提出了这一重大战略决策。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世纪已经开始。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世纪励每一个走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中国人。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全体成员赴西柏坡学习考察。这是他们新演出不到一个月后的第一次集体行动。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京前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在革命胜局已定的历史性时刻,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半个多世纪以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直伴随着新生政权,2002年的冬天新一届领导集体来这里重温历史,是对全党的警示也是对人民的承诺。

2003年春天,一场意外的灾难在毫无防备间到来,一种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的呼吸道传染病迅速波及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当时还不为人类了解的病毒所造成的猜测,疑惧和恐慌比病毒本身更快地蔓延。这是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战役,它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测试着中国社会对应突发事件的“抗体”。2003年4月14日下午,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人们惊喜地看到了胡锦涛的身影,在这座当时已有1000多人感染sars病毒的城市里,党总书记和普通百姓的手握在一起,无论疾病灾难,无论艰险困苦,中国的领导人用言行表明,他们始终同人民在一起,有这样的领袖就有同样恪尽职守共赴危难的百姓,这场春天降临的全球性瘟疫,终于在夏天到来时被送走了,中国,赢得了胜利,当这一年结束的时候,人们发现中国的胜利还不仅仅是打赢了抗击非典一战。

200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的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诚地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给国内外的评论员留下了精干、务实、亲民的第一印象,13亿中国人和国际社会众多观察者注视着这个新的领导集体,他们将如何管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如何领导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继续走好民族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曾领先世界两千年之久,但在“康乾盛世”的阿谀赞歌声中,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便开始了落后挨打的境地。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一百多年来,仁人志士们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奔走,但沉睡已久的东方睡狮,却一次次地遭受着列强的侵略和奴役,民贫国弱,任人宰割,中国被世界远远的甩在了后边,脱离了近代世界发展的轨道。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完全摆脱了压迫和奴役。中国,一头睡在东方的狮子,已经开始慢慢醒来,但它一直在曲折中挣扎和前进。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开始在腾飞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三十年的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史,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历史画卷。三十集大型专题纪录片《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纪》,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全景画面,使得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三十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实践,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启了奋斗的新征程,获得充分信任的中国人站在了新世纪新阶段的起跑线上。着眼于建设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代代相传。

此致敬礼!汇报人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2

今天去了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去**《复兴之路》的展览,这次展览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列强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并且通过对外侵略和扩张完成了生产资料的原始积累,在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经济上大工业生产,而中国逐步走到封建社会的末期,经济上仍以手工作坊为主,在那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无论从哪方面讲,孱弱的中国都注定成为牺牲品。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像刀子一样割着每个参观者的心,弱国无外交,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这些蜜罐中长大的人不寒而栗。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还有包括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仁人志士,他们都为中国摆脱任人宰割的地位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无论阶级如何,他们都是英雄!在这个反抗的过程中,外国势力不断进行干预,以太平天国为例,美国的洋枪队并不是为了维护清**的统治,而仅仅是为了巩固它在华的既得利益,正如它现在插足利比亚,并不是为了使利比亚人民摆脱**统治,而是为了控制它并控制它的石油资源,一切国家行动都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思想把贫困群众和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一个清晰的计划总是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仍然没有停止战斗。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西安事变,促进国共合作,实行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日本侵略者的军队被消耗殆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后,新中国从东方崛起。在国内外严峻形势下,党领导人民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增长。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外国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党的正确领导和周边环境的稳定,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而这几十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党员,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也越来越感到肩上的责任。我要不断丰富自己不受党和人民信任的能力。

国博复兴之路观后感(二)

走进国博,迈向《复兴之路》,仿佛时光倒转,轮回到那听了许多,却不曾经历过的100多年前。

《复兴之路》是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历程,站在序言那里,感觉像是就要打开尘封的大书,要费好大的力气翻阅,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嗅着陈年纸墨的余香,开始接受心灵的洗礼。

这次参观,吸引我的多是一些细节。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劳工的**,他们几乎浑身赤裸,只在最隐**围了块破布,嶙峋的肋骨仿佛要从沾满污泥的**顶出来一样,漠然的双眼看不到一点神采,猜想他们可能是正在劳动的时候被工头拉过去站在那里,给外国人拍照的。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渺小,尽管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但是生命竟是如此的卑微。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3

在人民大会堂观看大型音乐舞蹈诗史《复兴之路》,我激动地流泪了。艺术的力量拥抱着我们的灵魂。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大胆地宣告,我们很高兴生活在今天的中国。

这部壮丽的史诗艺术地代表着苦难和光明,诗艺地代表着我们的希望和奋斗,雄伟地代表着历史的机遇和人民的胜利。

《复兴之路》用诗意的语言和壮阔的场面,传达了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伟大作用,英雄的人民流血牺牲,创建了物质和精神的家园,各族人民收获了鲜花,伟大的祖国敞开了怀抱,给我们力量和信念。

在这激动人心的旋律中,鸦片战争169年来的巨变展现在我们面前。流泪激动后的沉思是神圣的,思想使艺术更加绚烂,我们坚守的主张和阐释记忆的道路,坚定了我们的意志和理想,《复兴之路》变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她讴歌成就,把最有价值的东西亮在了我们的面前。祖国像一位母亲,在庄严的节日里向她亲爱的孩子们献上最好的礼物。

《复兴之路》的成功在于艺术家们紧紧抓住了民族解放,国家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细节抓住了每一个人的心,那些辉煌的成果给我们自信,在灯光闪烁的旋转舞台,我们看到一种精神,复兴中华民族的金歌名曲,在我们的心中荡漾,在祖国蔚蓝天空荡漾,给我们以自信和力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爱,我们的花,我们事业的成功,都归功于祖国的支持和关怀,归功于祖国像母亲一样的关怀,归功于学习和工作的保障和条件。人民所期盼的好日子开花结果,所有的人在自己的花园里留下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把对祖国的祝福,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是我们的光荣和幸福。

《复兴之路》的演出,是艺术和思想的果实,在人民大会堂黄金舞台上的一次会聚,使人们能够尽情、激动地品赏。

走出人民大会堂,看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56根民族团结柱,我非常激动。想起了父亲1966年**民族学院毕业时在天安门城楼前的那张留影,那张珍贵的黑白照存留了父亲年轻的形象和精神的影像,这样的一张照片曾经是我的一个梦想……我的身心仍沉浸在《复兴之路》的艺术光辉里,那些经典的历史章节,生动的细节,抚慰心灵的诗词,优美的画面,激动人心的旋律,民族大家庭里心连心的历史和现实,都留在了我的血液里。169年奋斗和60年的建国大业,在艺术这个伟大无私的朋友的帮助下,把我们的光荣和梦想送到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传遍了世界各地。

这是祖国的光荣,这是人民的幸福。《复兴之路》里的吟诵还在

我耳边回荡:“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先生的著名诗句,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复兴之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本书,我感慨万千。

这本书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风风雨雨,讲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从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到“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到香港回归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仅仅用了60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复兴。60年来,中国摆脱了贫困落后,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林中。这一成就举世瞩目,震惊世界!当然这个成果也是多么来之不易。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新中国的发展历史,而且明白了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只有祖国强大,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今天对于生活在物质丰富、环境优美的新时代的我们来说,我们不仅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从小热爱科学、刻苦学习、掌握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将来用来改造世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5

中华复兴之路

——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史灿烂辉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华民族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的传播,郑和下西洋的远航,带去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技术,传播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更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热忱与博爱。

然而,这种优越感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逐渐被消除。曾几何时,文明遭到践踏和羞辱,贫穷和落后随之而来。面对千疮百孔的中国,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一代代不甘于受压迫的仁人志士,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对中华复兴之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英勇斗争,流血牺牲,前仆后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终于把 “东亚病夫”的招牌踢开,翻身农奴当家作主,我们被世界认可。我们的经济在发展,我们的教育在变化,我们的体育在快速发展,我们的国力在繁荣,我们的巨龙在腾飞!新中国开始踏上了复兴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成功研制出两颗炸弹、一颗星星。2001年加入了世界**组织,神州系列宇宙飞船实现了从无人到有人的历史,中国开始又成为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大国。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中华文明以振聋发聩的声音向世人传播自己的文化和思想,每位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它的成功举办,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这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确实实现了初步复兴,但是,要让复兴的成果得以巩固,并能实现更进一步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世纪的**人,我们应当继承前辈的遗志,勇敢地接过复兴中华的伟大重任,牢固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为圆中国梦,坚定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