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日记。
在小编的反复推敲和打磨下,这篇“育儿日记”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如果您想获取更多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文档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范文的作用和价值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浓厚兴趣。我们学习范文是为了理解大纲的思路,而不是纯粹追求文字的重复。
育儿日记 篇1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育儿日记 篇2
外婆看报,儿子凑过去看,问外婆:“外婆,报纸上说的是什么?”
外婆说:“有6个人要当大官了,登在报纸上告诉大家,要不然大家不知道。宝贝以后好好学习也能当大官”。
儿子转头对着外公说:“外公,你整体就知道看电视,不学习,难怪不会当大官。”
好幽默的宝贝啊!
育儿日记 篇3
关心孩子的学业,其实你并不需要亲自教导,在家里,家长可以帮忙的就是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好。有些父母担忧的是,自己的孩子只爱游泳,什么都不会,或是除了美术,什么都没兴趣,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办呢?其实不用紧张,拳王阿里小时候,学习成绩从来没有m现过两位数,但是他却光靠打拳就成了世界最有名的拳王,
如果孩子不爱读书,也没有其他的专长,这才是真正令人烦恼的事。此时,应该赶快培养他发展专长,要求他至少要把自己的作业做好,当他做到以后就给他一定的奖励,比如他喜欢吃的东西,或是零用钱,或同意他看一下电视,慢慢带领他养成好习惯,那么他在家主动写作业的欲望就会增加,这就是“增强原理”。
从满足需要,培养主动积极态度
当孩子还小,还没有建立行为标准的时候,都是以“习惯”为原则,什么叫做“习惯”呢?就是当他发觉,只要做出某些动作,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这种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上升,时日一久,便内化成他的习惯,或是他与人互动的方式。
曾有人对幼儿园小朋友做过一项实验,一组孩子同定每星期一发五十枚代币,每一枚代币可以到游戏间玩游戏一次;另一组则是将代币放在老师那里,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代币;一个月以后对照,固定发代币的那一班,上课秩序很乱,而以奖赏方式发代币的这一班秩序好,老师走到哪,孩子的目光就跟到哪。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发代币给小孩,但用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做父母的大多数都会在心里想:“只要孩子能变好,我什么都愿意答应他。”那么第一件事,就请你先把他的零用钱扣下来,等到他有好的表现时才给他。你可以衡量自己一星期能提供多少零用钱,以此为基数,当孩子向你要求零用或买什么东西时,你先记起来,不要马上给,等到他表现好时才给他,让孩子用表现来获得零用钱,比较容易养成他主动积极的态度,这跟你固定时间给他零用钱,感受是不一样的。
有一个阿婆很疼孙子,据说是因为以前对儿子管教太过严厉,打得很凶,结果孩子长大了很少回家,所以现在对的孙子便十分溺爱,可是这个孙子从小就爱跟一帮不良少年鬼混,每天混到很晚才回家,只要他一回家,阿婆就说:“孙子呀!你怎么玩到这么晚,太晚回来阿婆会担心哪!下次早点回来吧!我现在去煮肉丝面给你吃!”没想到这样的慈爱,反而增强了孩子晚归的动机,因为孩子晚归回来有肉丝面可吃,无形中好像鼓励他继续在外游荡。所以说,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不当,往往会使原来的爱心变“害”心。
正向的鼓励,可以教出正向行为
为人父母者,总是想知道怎样去改变孩子,让他多听父母师长的话7怎样才是所谓的“教导有方”?其实从孩子小的时候,看妈妈怎样哄小孩就已经开始了婴孩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肚子饿了、尿片湿了或是衣服太少,也有可能只是想要妈妈抱一抱有一个实验足,一组婴儿哭了,妈妈就去摸摸他,如果他的尿片没有湿,又是刚吃饱,就是要妈妈抱;因此就让他们哭到累,等到不哭的时候才抱起,第二组孩子一哭,妈妈马上抱起,结果,第一组比较不爱哭。
还有一个实验是,一组孩子跌倒了,妈妈马上跑过去扶他、安慰他,这样的孩子肯定会比较爱哭;另一组则是孩子跌倒了,妈妈并没有跑过去,反而对孩子说:“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喔!”当孩子爬起来,向妈妈哭诉跌伤的地方疼痛时,妈妈却说:“好勇敢!勇敢的小孩不哭喔:”这组孩子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并目比较不爱哭。
父母或师长在孩子坏的行为发生时,给他贴了“坏的标签”,会使他变成那个样子。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不好的表现会有立即的指责,这些指责性的言语,就像是贴上坏的标签,让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认同,行为反而朝更不好的方向走。例如,孩子不喜欢整理房间、床铺,妈妈很生气地说:“你这里像猪窝,你是猪啊!”当有凌乱的事实时,妈妈又再贴上“猪”的标签,孩子很可能会自暴自弃。而好的标签,老师或父母则可多加使用。如果孩子数学考了100分,老师特意当着孩子的面,向家长夸他有数学天分,此时学生会把老师这句话内化到心中,认为自己是数学天才,这孩子可能因此对数学有更大的兴趣。
由上可知,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和父母的鼓励有很大关系,这种鼓励有时并非来自直接的奖赏,而足当他发现,自己做出哪些行为可以换得需求的满足时,这种行为的出现概率就会升高。所以,爱心并不是爱孩子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要在什么关键时刻去运用它时,太多的爱心反而会变成害心。
适时的放手,让孩子接受挑战
有些孩子上学时很容易忘记带东西,妈妈就得为他送书本或送雨伞,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妈妈很有爱心,但结果是在妈妈的支持下,这个孩子就算本来不懒散也都会变得很懒散了,因为妈妈总会代为处理忘记的东西。
有个妈妈曾对我说:“以前一碰到这些状况,我总担心孩子下雨天不带伞,会不会淋到雨?没有带便当,中午会不会挨饿?”但她捺住性子,先观察一阵子,看孩子会怎么处理,没有带伞时,是请同学送他一程,还是自己淋一下雨?没有带便当,是跟别人先借点钱买午餐,第二天再还,还是自己走回家吃?后来发觉孩子回来好好的,也没淋到什么雨,让她在欣慰之余,难免有点怅然若失。我对这个妈妈说:“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看到他的判断能力比你想象得强,你应该感到开心,而不是失落才对。”让孩子受些教训,以后出门或许就会认真想想自己的东西带齐全了没有,以养成谨慎的好习惯。
换言之,现在把孩子教到不需要为他烦恼,那么你以后就不必再为了孩子劳心劳力了!毕竟,我们无法陪孩子一辈子,不要剥夺孩子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他的需求与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要了解怎么样和人周旋。如果你事事都帮他安排好,养成孩子的依赖习惯,这样孩子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碰到相同的问题,永远学不会如何与人谈判、如何去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来化解人我之间的利害冲突。
只要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事件,做父母的不妨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一下,看他们如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即使受到了伤害,他们的复原力也是很强的。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在学校里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就激动地马上跑去学校找校长、老师出面解释,这样一来,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事情的机会与能力。
“孩子,我要你比我强”并不是一句广告词,而是真真实实存在于我们整个社会价值观中的话。今天的外在环境是充满竞争性的,一定要通过“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来实现,如果你的孩子在各方面都不出众,将来要怎样跟别人竞争呢?期许我们能教养出有能力“竞争”,但不是“斗争”的孩子,让社会不断地向前走,不断进步。
育儿日记 篇4
婴儿用枕头一般是分阶段的。对于0-3个月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脊柱比较平直,背部和后脑勺高度基本一致,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个婴儿用枕头,就会导致脊柱弯曲。所以一般这个时期的婴儿不好用枕头。
3个月孩子后的宝宝基本上会抬头、翻身了,这个时候脊柱也有一些弯曲了。就可以开始为宝宝用枕头,一般选择1厘米高的枕头,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去母婴店买。宝宝到了7、8个月的的时候,枕头可以稍微高一些,3厘米的枕头就比较合适来。枕头选择纯棉,透气、吸汗的布料。枕头的宽度与宝宝的肩宽差不多。爸妈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自制一个枕头。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枕头也要随时的换,还要经常放到太阳下面晒晒,消消毒、杀杀菌,这样才有利于宝宝更健康的成长。
育儿日记 篇5
育儿知识:怎么管孩子?
万圣节,女儿又得了好多糖。今晚要吃,因为喉咙不太好,我不许。没想到女儿竟然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表示不满。接着又擦了。.
我说,你别找不痛快。她说,我不是擦了吗。她妈因为前两天打了她,内疚的很,就说我们给你自由,你想咋样就咋样。我说这不行,否则就不用监护人了。女儿说,你那么厉害,是想教育我也厉害吗。我问什么意思。女儿说我也会学着对我的孩子厉害。我说那应该怎么做?她说Youneedtobenice.我说,你孩子吐唾沫,你怎么办?她说,我把她抱床上,我给她擦。
哼,说的跟真的似得。我说,你能像爸爸这样就不错了。有几个像爸爸这么好的?她说没有。又觉不对,便说有几个。又举了个例子。我说她是用棍子打孩子的。
女儿最近经常不听话。其实就是想吃糖,吃饼干。只是糖对牙齿有害,饼干又回加剧湿疹。好的时候就忍着,不好的时候就说Idon'tcare.
管孩子,难。
育儿日记 篇6
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我让盼盼坐在饭桌上,让她自己吃饭,盼盼很听话就坐在饭桌前,盼盼把菜端在自己的面前,她先吃菜,我告诉盼盼菜有点咸让她喝一口汤,盼盼说她要喝她自己的汤,问她那个是她的,她指出了那个是她的,让她喝她自己的汤了,我让盼盼吃馒头盼盼说她不吃馒头,就等着让奶奶喂她韭菜饼,奶奶喂她韭菜饭,我给她盛饭,然后她自己端着碗自己喝,这次吃饭很顺利,在她快吃完的时候她起来了,说吃饱了不吃了,我让她把碗的汤喝了,把嘴里的饭咽下去,盼盼开始还不愿意喝,我端她面前了她才喝了下去,然后我们就出去玩了,我带着盼盼出去在路上,盼盼说“我吃饭也不跑,我长大了,我可以自己吃饭了”,我说盼盼真棒,盼盼长大了吃饭也不动,这就是好孩子,如果吃饭动就不是好孩子,老师也不会要的,盼盼想不想上学呢?盼盼说“想,我可以上学了,我吃饭不动,老师会要我了”。
育儿日记 篇7
有时新生儿既没有着凉,也没有被感冒传染,可就是会看到他鼻子吭哧吭哧的不通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88教案网 Jab88.com]
有经验的老人可能会告诉新爸爸妈妈,有的孩子会很容易出现鼻堵的状况,而这种孩子在医学上被称为渗出性体质。这种孩子往往会比较胖,眉毛和眉心上都有脱屑的表现,总之就是面部不是那么滋润。
有时妈妈们给孩子穿得太多,也会让孩子出现鼻子不通气的状况,这与过热也是有关系的。此时只要稍微减少点衣着,就能够很好的减轻症状。虽然孩子是新生儿,但是我们在护理时也不能过分的捂到他。只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就能很好的改善新生儿鼻子不通气的情况。多数孩子会在满月后,逐渐减轻这种症状。
有的家长则会自作主张的给孩子用大人使用的滴鼻药,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些药的浓度能够让婴儿产生副作用,只有儿科专用的才能够保证。每天也只能使用2-3次,每次1-2滴,并且最晚要在吃奶前15分钟完成。
还要提醒家长们注意的就是孩子鼻子的卫生。鼻子是很重要的呼吸器官,它要承担着呼吸、嗅觉和排泄泪液分泌物的作用。外界的空气会在鼻腔中滤去灰尘和细菌,加湿、加温后才能进入呼吸道。受到刺激时打喷嚏的反射、嗅觉神经末梢刺激我们嗅到各种气味等,都是对人体自身的保护。
所以说,保护鼻子的卫生才能够很好的维持鼻子的功能。婴儿因为鼻骨发育的不完全,一旦受到感染就会很容易扩散,因此要特别注意清洁。
育儿日记 篇8
逮秋虫-育儿日记
昨天再一次带小石头参加了小脚丫的逮秋虫活动。回想起来,第一次参加逮秋虫,应该是在小石头还没有3岁的时候。不过那个时候他就很喜欢虫子,参加活动期间,一直都很合作。这一次汉石桥湿地的活动,他已经不算最小的了,也更加自在了许多。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用网逮了不少的虫子,像各种蜘蛛啊,蚂蚱啊,蛐蛐啊,蝽啊,还有草呤等等。虽然都是我小时候经常见到的东西,但是对于生长在城市的石头来说,每见到一次虫子们,都令他激动不已。其他小伙伴也是如此。
还有用渔网捞虾同样如此。Jp哥哥给7个孩子都捞了不少小虾,孩子们前呼后拥地跑到湿漉漉的岸边,去争抢刚刚捞上来的小虾,不顾爸爸妈妈的注意安全的嘱咐。好在有惊无险,大家都平安的得到了自己的小虾。
不过YX姐姐可不太高兴了。作为领队,在捕虫一开始她就已经嘱咐孩子和家长们:虽然带大家来捕虫,但是希望大家在捕过之后,观察过、拍过照之后,就把虫子们都放掉,因为他们也是生命。可是临了,孩子们还是有些不舍。尤其是刚刚捞上来的小虾,大家都把它们放在了装满水的瓶子里。虽然后来YX姐姐一路没说什么,但是还是能感觉到她的难过。后来我提议:要不咱也放生吧。结果Jp哥哥抛下一句话走了:我好不容易捞上来的呀!
就是的,光估计姐姐的感受了,可我们忘了辛辛苦苦帮我们捞虾的哥哥的感受。哥哥姐姐就是不一样啊。
对于生命,的确有些矛盾。记得第一次捕虫时,我也是提醒了当时的哥哥姐姐,他们倒安慰我,没关系的,秋天的虫子蹦达不了几下了,捉了就捉了。
唉,爸爸妈妈想让孩子们能观察到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可这却往往得冒着养死它们的危险。我现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了一位有经验的爸爸所说,为石头逮到的蛐蛐们准备了一个大型房子,并铺上了厚厚的土,放上了菜叶,看看能不能养育一阵子。
就这样吧,希望有不太差的结果。
育儿日记 篇9
幼儿到了4岁,便更愿意交际并参加集体活动,小朋友之间能相处得很好。他们乐意交朋友,并且有自己特殊的好朋友。稍大些的孩子能很好地使用语言并开始懂得词语的幽默涵义,并喜欢那些无意义的音节朗诵、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孩子的这些词语方面的兴趣给教师提供了将音乐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机会。
一、唱歌时对旋律的理解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扩展。但许多孩子对唱较高音域的歌曲还有困难。
由于语言理解力的增强,大些的孩子已能开始区分和组织有并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如旋律、节奏、力度、曲式。詹金斯说:“5岁的孩子,已能够结合一些有关的概念和观念可以介绍给孩子。
*音乐和声音的高或低。
*旋律可以上、下移动或在同一个音高上保持。
*旋律可以通过级进或跳进而上下移动。
*旋律可以由主音结尾(能被感知和识别的),这是一个完满的终止。
*一首歌曲中,某些旋律短句可被重复,这种重复能被识别和认知。
这些概念要求通过许多方面的经验——视觉的、触觉的、动作的暗示,并伴之以听觉不来进行教学。如,当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旋律时,要求孩子联想向上或向下的动作方向,并伴之以“上楼”或“下楼”的词语。这样训练之后,当教师再使用钢琴支表现旋律的进行方向时,要求孩子以动作进行反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反应。但是,如果视觉上的提示和动觉上的表演被限制时,孩子几乎很少能准确地配合。
二、动作和节奏的体验
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孩子跑、跳、跳舞、爬、登高、扔球、抓球等。更喜欢有节奏地唱。乐意为音乐“编”舞,更乐意把音乐动作化、戏剧化。5岁时,大部分孩子能将自己的动作与节奏刺激相协调一致。
识别和表达音乐中拍子和能力(跟拍的能力),构成了孩子对音乐中节奏要素理解物基础。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培养一种有规律的动作感觉。随着4至6岁孩子对拍子的知觉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日益增长,他们所具备的最基础的节奏概念,应包括如下内容:
*稳定的拍子感。
*节奏的拍子可以快、慢、渐快或渐慢。
*节奏型可以由快和慢拍子联合组成。用歌词也可以组成节奏。
*某一拍可能是重音,这个重音将在两拍或三拍为一组的节奏中起作用。
*一首歌曲有节奏骨架。有很多歌曲可以在排除了音高、旋律或歌词的因素之外,仅靠它的节奏骨架来识别。
对幼儿的拍子感觉的培养可通过动作、使用乐器,或通过观察钟摆、节拍器等视觉练习来达到。彻里在“为孩子的发展所进行的创造性动作”(1971)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有顺序的节奏教案。它是由最基础的身体动作开始。像扭动、转动、爬行等。游戏和活动都伴之以短小的歌曲、节奏律动或一些有替换词的儿歌,用来加强肌肉的技能训练。还包括手、胳膊和动作、手指动作、腿和脚的动作,要求孩子对某一首歌曲或曲调以适当的节奏性动作加以反应,其中包括一些有方向性的动作。
在孩子的合拍能力中,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节奏体验中,快些的速度较容易些,大些的孩子能分辨和表达出速度的变化,他们还能理解快与慢的声音是如何连在一起而组成了节奏型,并以拍手、击鼓来表达出这节奏型的意义。对于基础的节奏概念和技能发展的关键期是9岁之前。所以4至6岁这段时间是重要的。
三、乐器演奏的体验
乐器提供了一个对所有音乐要素的视觉和触觉和体验。以富于想象的方式去使用乐器,还能帮助孩子在他们自己的理解水平上去发现作曲家们如何利用乐器去创作。不仅如此,乐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判断其中所涉及的音色、力度、音高、节奏、速度和其它音乐要素的机会。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什么样的声音像雨滴落在屋顶?应用多功能快的速度演奏?”“熊在树林中怎么走路?它的声音应该多响?”“一只啄木鸟啄木头,声音是快还是慢?”
大些的孩子在理解音高概念方面,如音的高、低、上行、下行、级进、跳进、平行,都可以利用音铃、钢琴来辅助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帮助孩子去发现、鉴别、描述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利用乐器来理解音色。4至6岁的孩子,对音色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内容:
*独特的音色是由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发声造成的。
*乐器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独特音色鉴别和认知。
*当乐器或声音以不同的方式被演奏或创造时,它们能发出强、弱、高、低不同的变化。
四、欣赏音乐
4至6岁的孩子有更持久的兴趣和更专注的注意态度去听有细节手故事和音乐。
研究结果表明5岁的孩子表现出了听觉能力上的有意义获得,包括跟随音乐旋律方向的能力;分辨声音的能力以及集体听音乐时注意力跨度的延长。可以从最开始的20分钟逐渐延长到50分钟。
注意力使孩子在边听音乐边表演动作时,更仔细地听音乐。没有表演的听音乐,也是重要的。然而,为唤醒孩子的音乐兴趣,这种将听、动作、戏剧性表演相联系的方法应是重要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个新的音乐概念都会得到加强。事实上,听音乐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启发学生“注意听”并“积极参与”。
育儿日记 篇10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有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这句话深刻指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所起的作用,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史“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育儿日记 篇11
今天晚上在吃饭的时候,表弟又不想自己吃饭了,可能又是想要去让奶奶去喂他,但是他都已经这么大了,应该要自己吃了吧,所以说小孩子可能就是有点难带的,在睡午觉的时候他又不听话,就是不想去睡午觉,而且他还说是他的爸爸,让他不用睡午觉的,那如果他不睡午觉的话他又干嘛呢,如果他自己在看电视的话,我们待会要去学校了,我们又没有办法去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所以这根本没有办法去让他看电视,还不如去睡觉呢,难道他除了看电视和睡觉还有其他什么事情可以做吗?所以只能去睡觉了,所以带个小孩真的是非常的难,在抖音上面看到一些育儿师的那种视频就非常解气,因为那些育儿师就是教那些爸爸妈妈怎样去教育他们的小孩,有时还会用强制性的行为,这样就能管好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