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古诗蝉教学计划

古诗蝉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4-11-14

古诗蝉教学计划 篇1

教学总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 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认识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 确描摹“识、本、领”3个字。

2.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朗读好文中人物的语言,初步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4.了解蝉最终没有学到本领的原因,知道学本领不能怕苦、怕难、怕累的道理,并能用一句话说清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 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拼音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音节:chán,指名拼读。

2.板书:蝉,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

师:蝉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个虫字旁(板书:虫)。右边是个“单” (板书),合起来就是蝉。这是一个形声字,虫字旁表义,单表音。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说明】

结合揭示课题,复习拼音,读准翘舌音。通过板书,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这种昆虫,同时滚动复习 ,加深对“形声字”的认识。

二、巩固分节,初读课文

1. 巩固标小节号。

(回忆方法——自己标小节号——集体核对)

2. 自读课文,要求:字字过目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节。

【说明】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标小节号是初读课文的常规步骤。对于标小节号这种新技能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学阶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标小节号的方法及注意点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逐步使学生对这项技能日趋熟练。另外,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正音的意识,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自主阅读的最基本的步骤。

三、小组学习,读课文划词语

1.小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出示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字字过目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游戏巩固,核对词语。

(1) 游戏:拼音节,请词语。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词语都用拼音代替,读对后出示词语)

重点关注:

很 (前鼻音, “很”就是“非常”的意思。)

本领 (分清前后鼻音。)

知识 (整体认读音节)

(2)媒体示范、全班比对检查。

3.指导读好词语“不以为然、一摇头、不耐烦”

【说明】

把课文读正确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尽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对于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逐步养成不急不躁的读文好习惯。

“圈生字、划词语”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渐渐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游戏的引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各有侧重地对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一次集中的正音。

四、指导读句,扫除朗读障碍

1.出示句子,同桌练读。

媒体出示:WWW.289A.cOM

(1)蝉一天到晚趴在树枝上叫,它的叫声很不好听。

(2)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

(3)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2.指名交流读句,随机理解“一天到晚”。

【说明】

本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将句子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学生读懂文章打基础。

五、读课文,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巩固读书习惯。

2.齐读课文。

3.根据提示说清故事大概内容。

(1) 师带读提示。

出示:因为蝉的叫声___________,所以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__________。 (怎么样) (干什么) 可是,蝉不愿意学。结果,它___________。

(怎么样)

(2)同桌交流。

(3)逐句交流,随机学习生字“名、本、领”。

第一句:

师:谁来交流第一句?

师:可不是一般的歌唱家,而是____,有名就是名气很响的意思。谁能读好这个词?(有名) 你有好办法记住“名”吗? 指名说 (关注规范表达)

师:那有名的歌唱家想干什么呢?(出示:本领)

师:你怎么记住“本”这个字?(指导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领”这个字怎么记呢?(关注规范表达) 边说边在桌上写一写。

师:再来读好这个词语。

第二句:

师:可是蝉不愿意学,那结果怎样呢?

(4)齐读。

【说明】

分节读课文是对学生先前预习课文时标小节、读准字音的再一次反馈。同时借助填空整体进入,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继续加强生字的识记,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六、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小结。

2.指导写字,练习书写“本、领”。

【说明】

通过老师示范,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将字形结构、关键笔画作为切入点,对生字的书写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写好字的信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加以实践。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生字;认识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描摹“识”。

2.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朗读好文中人物的语言,初步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3. 了解蝉最终没有学到本领的原因,知道学本领不能怕苦、怕难、怕累的道理,并能用一句话说清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引读填空,回顾故事内容。

2.导入新课。

二、重点学习第二节,读通句子,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

(一)分清句子,读通句子。

1.指导数句。

2.自读课文,分清句子,尽量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分句开火车交流,正音。

4.齐读第2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6句话。边读边记,有哪几位歌唱家(板书:歌唱家)想教(板书:想教)蝉学本领(板书:本领)?

(二)读第二小节,了解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

1.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位有名的歌唱家?

2.交流并板书:黄莺、画眉、云雀

3.听鸟叫声,加深了解。

(三) 朗读描写三位“歌唱家”的句子,了解它们想教蝉学习的本领。

1.指名3人交流句子。(生交流一句,媒体出示一句)

2.师生配合读句,随机指导识记、书写“识”。

A.发音

B.识谱(出示词卡)

引导发现2个字的共同处(都是左右结构,都是言字旁)。

古诗蝉教学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散文温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3、体会生命的意义,无论生命多么短暂,我们也要尊重和爱惜生命。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找关键词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

学生充分预习,教师PPT课件展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导入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亲爱的同学们,生命对于芸芸众生来说都只有一次,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我们可以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同学们,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思的《蝉》,他会告诉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们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有翅没有毛,飞得没多高;一到大热天,多在树上叫。”说出你猜的依据。(蝉)

我们接着再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点。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散文温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重点)

3、体会蝉生命意义。

请同学们带着我们的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1、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字音、字形。(零落、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知知不休)(学生读完课文,教师展示PPT课件,让学生齐读。)

2、听读课文。(在注意字音字形的基础上。)

(文章中的蝉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可以从文章中找,也可以自己提炼总结。)——( )的蝉

(学生独立思考,抽学生回答。4—5人)

预设答案:(烦人、知知不休、小小、叫声响亮、聒噪、生命力顽强、执着)的蝉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采用抓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方法理解课文。)

1、抓关键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宽恕”一词是什么意思?——宽容饶恕。作者宽恕了谁?——蝉。作者对蝉一直都是以宽恕的态度来对待的吗?不是,那么,作者之前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先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作者对蝉的态度的词。用笔勾画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为何对蝉是这样一种态度。)

预设答案:烦字体现了作者对蝉的态度。原因:因为蝉——知知不休,它的声音听了让人觉得烦。知知不休:形容蝉的鸣叫声无休无止,很是恼人。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到了一只病蝉,这只病蝉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何要写病蝉?作者对病蝉的态度是怎样的?

病蝉:翅收敛了;微微颤动;没有声响;那么小

原因:写病蝉的微小、病弱,是为了刻意表现蝉的微不足道。

轻视、厌烦。

3、作者那么讨厌、那么轻视蝉,是什么促使作者改变了对蝉的态度呢?

朋友的话。

文中的哪些话体现出作者对蝉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勾画出来,分享一下。

“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十七年说明了什么?等待的时间长。十七年就为等一个夏天说明了蝉的什么精神。顽强和执着的精神。而“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体现出作者对蝉的什么情感?怜爱和崇敬。

4、听了朋友的话,作者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最终他明白了,蝉等待十七年只为一个夏天是因为“那就是蝉的生命意义。”同学们,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那”指示代词(远指)“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着。”

不管生命多么短暂,都应该积极面对,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好好地生活。

5、文章仅仅是在写蝉吗?蝉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都能好好的活,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作者是通过写蝉对生命的执着来写人。揭示主题:告诉我们,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要积极地面对,热情地投入,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五)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作者之前对蝉的态度是烦,后来是宽恕了蝉。从作者态度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他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蝉的?

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 小结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这样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懂得了。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应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活。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状元导练》相关练习。

2、积累三句有关“生命”的句子。

古诗蝉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揣摩字词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

删减品析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

一朵花曾感动过我(故事:古代的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无忧无虑,国君叫:杜宇,他负责勤勉,爱戴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年复一年督促百姓耕作。终于积劳成疾离开了百姓。可他对百姓难以忘怀,就幻化成一只督促大家的鸟,发出声声啼叫,直到喉咙啼血,鲜红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

一只蝉也曾打动过作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思的《蝉》去感悟一下人生。

二、读蝉

1.老师与学生配合朗读

(思考:识记重点词)

勾画感动你的句子或很美的句子。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宽恕”作引

2.白板出示:删减品析法

理一理作者感情变化

投影:

(1)“杜鹃花没有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对比阅读还原(还,就,更),学生对比朗读,教师点评分析,交流朗读情感的变化。

小结:(还、就)突出蝉鸣之早,透露出作者的厌恶之情。(更)有力的对比出蝉的鸣叫知知不休,很是烦人。虚词组成情感的递进,使厌恶之情淋漓尽致。

齐读:“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一烦,占门再来看看二烦。

(2)“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那么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是一个夏天了!”(还原:就、却、竟、只不过、罢了)

朗读对比赏析。

小结:一个“就”字显示出作者发现很响很烦人的蝉竟然具有如此非凡的执著为之惊讶,一种不以为然,“那么、确、竟”一种惊讶油然而生。

仿句训练:蝉呀,蝉呀,你何必聒聒,这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3)人一生要经过多少个普普通通的夏,有什么大不了,她只是夏天罢了,然而对于蝉而言又将是怎样的一个夏天?你知道答案吗?可否学习老师的删减品析法你找到的句子。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小结“才”渗透了作者对蝉苦苦等待夏天的同情,对夏天的到来的不易深深同情,对蝉的日

三、悟蝉

1.齐读:“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探究“活着”、“活过”。

小结:活着是一种责任,活过是一种态度。

白板: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2.合作探究:“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只不过、夏天

小结:学到这,同学们认为那是怎样一个夏天?“只不过还是原来的夏天吗”对于蝉而言:他是延续生命的不同寻常的夏天,对于作者还只不过是夏天吗?对于我而言,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夏天了,它是通往人生意义的每一天中的一天,所以,我们不仅要过好夏天,还要过好每一天……

讨论归纳: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得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泥土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作者被蝉活着的生命的意义所感动,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这是扬。

3.在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删减法品析:(删取斜阳)朗读对比

白板出示:“斜阳欲落去,一望暗消魂”引申理解凄美的意境美。烘托出蝉死的壮美。

4.探究质疑: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感受凄美意境。

讨论并归纳: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疏朗的天空等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

四、课堂小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的一生的经历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再次齐读文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生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颗未经打磨的钻石 ――诺贝尔”。

五、作业布置

1.了解作者

卢玮銮,香港作家,散文家,学者。1939年出生于香港。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彤云笺》《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

2.推荐《蝉》――法布尔。

3.写一篇关于蝉的小思。

古诗蝉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用词,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一.导入

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这首诗写了蝉的什么内容?想通过蝉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2.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精彩!

三.品味精彩语句,体味虚词作用

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永的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1.比如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出示诗歌排列形式的幻灯片)

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烦蝉】

2.(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加上一句话,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幻灯片出示:“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有什么区别?(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一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如果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中间加几个字,你们会加什么字?

从“还”、“就”或“更”字流露出来的是作者“烦”的心情,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情感传达一下呢?

我们刚才所关注的“还、就、更”等词,它的名字叫虚词。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探索这种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刚刚我们品味了几个虚词,感悟到了“一烦”,我们再来看几个虚词,看看作者是不是还有“二烦”?

3.(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

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作者可能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

(幻灯片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其中“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用红色显示。)

与刚才的文段相比,多了…… “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

探讨这些一个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词语,探讨它们在这个语段中所蕴藏的深意,思考:作者借助这一个个虚词,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对于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反感的心态!至此,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已达到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作者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幻灯片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这段文字中,友人对蝉的情感是?

你能在“等到一个夏天”和“它的生命完结了”之中各加一个字,让他变得情感浓烈吗?

如果此时此刻让你对蝉倾吐心声,你会说什么呢?集体朗诵面对着蝉抒发我们的情感吧!

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是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5.(幻灯片出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

教学反思

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在写作方面要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另外,可以给学生推荐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进一步了解她们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领悟课文借蝉和贝壳这两种微小生命的历程,提醒人们要关爱生命,珍爱生命,让生命充实而有意。

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

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坚定、坚强!一种“责任”!

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6.面对着友人之言,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肃然起敬

(齐读“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幻灯片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7.文章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那“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又有何联系呢?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是无限的。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

(幻灯片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

古诗蝉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零落断续收敛宽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2、结合本文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教学重点:

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

教具准备:

录音机,朗读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蝉。

二、作者:

小思,原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三、朗读:

1、跟录音朗读一遍课文。

2、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板书:聒噪

四、理解:

1、问:这篇文章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问:第二部分先讲对蝉声的厌烦,再讲对蝉的理解,这样可分哪几部分?

答:二部分,第二段为一部分,后面为一个部分。

3、问:这样课文可以分四个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答:第一部分(1):蝉鸣;

第二部分(2):厌烦;

第三部分(3—6):生命;

第四部分(7):宽恕。

五、思路:

点题——承接——转换——总结

六、鉴赏:

(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1、思路清晰:起——承——转——合

2、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3、欲扬先抑:第一二部分厌烦,第三四部分赞扬,前后对比,立意更加鲜明突出。

4、托物言志:蝉——生命感悟

七、主题:

本文赞扬了生命脆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

八、练习:

讨论有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