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通用5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通用5篇

发表时间:2024-08-17

我们可以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写下来,汇聚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成为我们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留下永久的痕迹,观后感结合影视本身的内容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丰富,怎样让自己更为熟练的写作品名观后感呢?小编从大量资料中挑选出合适的制作出这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1

这是一部从人们的角度受益匪浅、充满情感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笔触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和人民生活的全景变化。读完这本书,你不仅会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感到骄傲,也会从深层次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重任。在我们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还有许多问题和矛盾没有解决。这项工作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作品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人为本、关心民生已成为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医疗费用昂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同时,我认为问题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而持续改进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们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农业农村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得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民生问题不小,但事关全局。民生问题时终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说:

“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第二部分是创新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生产能力大,但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仍处于最低层,核心技术的严重缺乏仍然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应用取得长足进步,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2008年奥运会前夕,我国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显示了中国运动员攀登高峰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它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现实

力。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技术创新纳入国家政策并积极鼓励。要更加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和应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灾后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的品质。两年后,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中国再次成功地展示了自己。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面对国际赞誉,我们不能安于现状。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不断地把自己推向前进。

光荣的背后,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落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还需要加倍努力。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创造历史。前方的道路上也许有无数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仍会把中国看作一个自信而不屈不挠的巨人形象!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

指导老师:陈效兰

班级:***

姓名:孙婷婷

学号:***

时间:2012年11月289a.cOm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观后感

在本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我们**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国情备忘录》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看后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来宣传要节约。

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奇迹般复苏,引起了当今世界的关注。

在西方人的口中,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乏赞誉。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不相符。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首次提出了中国神话。

一批外国教授学者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中国谜团。

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 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前苏联的改革伴随着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中国不太真实的改革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行。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2002年,剑桥大学经济学家诺兰(peter nolan)提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中国不可能取得目前的成就。但中国却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诺兰将这种不一致的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这些世界最顶尖的学者专家,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那么,为什么西方经济理论不能解释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呢?我们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差别在**?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精髓是什么?

当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试**开中国之谜时。中国的经济总量逐渐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也是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对外**规模居世界第三。

让我们在来讲讲我国的资源问题。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一直认为这是因为马可波罗的著作。

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

从人均占有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资源是不丰富的,而且相当贫瘠,很多资源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信仰的坚定落实,比迷茫被动的落实更有效率、更有成效。

确实,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了,正如政协委员沈思建议那样: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同时,资源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信仰的坚定落实,比迷茫被动的落实更有效率、更有成效。

这是一个越来越融入世界大潮、却又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这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这是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与幸福的中国……

**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情备忘录》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剥茧抽丝的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伤痕累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而来……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国家,懂得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地、更加地爱上这个国家!因此,展望未来,我们更加自信和充满信心。让我们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团结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3

其实通过我看到的一些片段,我也觉得《国情备忘录》是一部解读中国很好的纪录片,从风格上来说,《国情备忘录》是一部和《大国崛起》有不同价值观的好**,其实我觉得他的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前一阵非常受欢迎的《舌尖上的中国》,它给人讲述的东西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通过记录,描述,并带着作者自己的理解去讲述给我们的,作者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国家,懂得我们这个国家,才能真正把他所热爱这个国家用这种形式展现给我们看。这是我对《国情备忘录》这一系列影片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它这种“平视”的分析角度,更能让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民群众为之吸引。所以完成这次作业以后,等15周考完试,我是一等会找机会把整个系列看完的。

说了好多大体感受,还是得谈一点实际内容的。第一章叫做《中国之谜》,副标题叫做“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也无法理解的中国经济”,分为了危机中的中国盛宴、世界眼中的中国 "中国是个谜"、看不懂的中国经济、最真实的声音、强大还是弱小、怎一个"变"字了得、历史上的"富国"之鉴、"中学西用"的迷途、迥异的中西工业化环境、不流阿根廷的眼泪、拒绝休克**、赢在特色这么几个方面。我对经济几乎是没什么的了解的,也是最近才开始学习一些理财方面的知识,在看了旁白的介绍之前,早就觉得经济这个东西虚无缥缈。

资本主义下的自由经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我们中国在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说好听了是结合了二者的有点,说不好听了,就是集合了二者的缺点。所以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最后,我们发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用一句短片中出现的话来总结,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所遇到的困难之大、矛盾之多、问题之复杂,不是轻易能够认识的,也不是朝夕之间能够解决的。

我们很难从国际社会找到现成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来解决中国的特殊发展问题。我们只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最后,正如电影最后一部分所引述的那样,旁白中蕴含着深刻的话语: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家园,这里是中国人民成为强国的梦想。无论如何,我们想更接近这些谜题,因为我们爱这个国家。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4

最近,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组织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虽然我是一个女生,但是平时我还是很关心时政的,对祖国的发展动态也很留意,尽管如此,《国情备忘录》还是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让我对祖国的发展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根据中国发展的现状,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成长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国成中面临的问题。它立足于实事求是的立场,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对中国国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不愧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作为一个担负着祖国发展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我觉得该纪录片是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来讲述一下我的感受。

《国情备忘录》第一集从“中国之谜”说起,讲述了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2008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社会人人自危,连本国经济的稳定问题都难以解决,就更不用说对别国的帮助了,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三位。此时,世界迫切需要一个大国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目前,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因此,即便是平时对中国有点敌意的美国,也不得不期待中国这个连续近30年快速发展的大国,能够自救,拯救世界经济。中国确实值得所有人期待。它不仅在金融危机中独立自主,更是一个中流砥柱,引领世界走出经济危机阴影,展现负责任大国风范。中国的国情确实是“弱”,但大量的统计数据清楚地标明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不可抗拒的速度增长,令人惊讶的数字徘徊在“10%”让许多经济学家感到惊讶。中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30年前,我们中国的贫困人口是2亿5千万,30年后,我国使2亿多的人脱离贫困状态,他们解决了温饱,逐步开始走向小康,我国的减贫成就是这30年全世界减贫的总成就的2/3。

不得不说中国已经醒来,世界正在颤抖!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世界改变了中国。现在中国正在改变世界。我相信,未来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国情备忘录》第二集从“人口大计”说起,讲述了我国首当其冲的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

根据专家预测,我国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是16亿。虽然留给我们的还有两亿多的空间,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是,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13亿的人口基数,未来的

二、三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每年还会以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惯性增加。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的高峰。这意味着,在稍有放松之前,中国人口规模仍有可能超过16亿的生育上限。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继续进行,我们已经预见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数的增加,更多的财政要投入到各个相关方面,用以确保我国人民老年也能幸福安康。所以,人口问题依然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的观点有以下两点:

第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有效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为我国经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实践。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人们也理解了祖国的良苦用心,普遍接受了这一基本国策。

为了今后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第二,将人口劣势转变成人才优势。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大各类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把我国人口众多的劣势转化为人才众多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发展将更加强大。

《国情备忘录》第三集从“农字当头”说起,讲述了我国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约为10%。但由于我国农业的特殊性,农村人口仍占60%左右。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解决了农村大量贫困人口问题,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使农民走向小康社会。

但我们要看到,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城市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差距仍在扩大。目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和农村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稳定的重要问题。

我认为想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我国的土地已经无法承受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先在仍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我国耕地的快速大规模减少,城市的疯狂扩张,工业用地和住房用地的不合理开发,还有一系列的原因浪费了我国本来就相当稀缺的耕地资源。伴随着土地肥力的下降,粮食难以继续增产,甚至增产无收。

因此,许多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开始外出务工。但是,如此庞大的务工大军需要的工作岗位不可小觑,仅仅依靠城市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城镇化道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民工大军的就业问题,缓解我国发展的巨大压力。还有,我国政府继续对农业进行补助。

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农业人口,巨大的补助投入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国政府同时应该加大农田水利的投入,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养。解决三农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漫长的过程中,我相信我国领导人一定能处理到三农问题,为我国的稳定发展增加胜算。

《国情备忘录》第四集从“资源扫描”说起,讲述了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严重不足的尴尬现状。中国地大物博这一观念从古代到现代深入人心,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巨大的沿海经济区,170多种矿产资源,有不少矿产资源在世界排名中毫不逊色:我国煤炭可采储量占全世界11.

09%,在世界排名第3位;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我国钨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5%;铟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0%;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0%;锗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50%;钼储量世界第二,占有量达24%。

当我们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谁能否认祖国留给我们的巨大资源宝藏。但我只能说,也许,这些只是一个神话。只需一个数据就足以把以上的那些值得骄傲的数字丢进深渊,那就是,我国拥有十三亿还要多的人口。

再大的数字,用13亿做基数来除,都将得到一个很小的结果: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2%;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6%;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

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看到这里我们还能骄傲吗?“地大物博的中国”应该从我们的思想中抹去,因为这一思想使我国人民过惯了铺张浪费的日子。

面对此现象我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政府对我国有限的资源应该有合理规划,制定政策、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强占乱采,合理安排资源使用,在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的情况下达到为民所用,为经济建设所用。然后,加大可以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使本来有限的资源更大限度的为我们多用,减少能源的利用。

同时,寻找新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的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减少对现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最后,提高国民认识,纠正错误想法,我国虽是能源大国,也是能源小国,摒弃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为我国资源的节约贡献力量。

这些只是观看过《国情备忘录》之后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不知道是不是正确,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很多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一定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在我国的崛起之路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篇5

通过这几周**《国情备忘录》,我感触很深。这是一部以描述中国人口、土地、农业、农村、资源、环境、创新和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它用具体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和国情。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性质,还要知道它的原因。这不仅是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自中国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然而,我们普通群众以及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着很多片面或极端的认识,有的认为什么都好,有的则认为党和**一无是处,好多问题都没能及时解决。这些观点势必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

我们应当认清国情,不要仅凭看到的一些片面报道而质疑党的政策、路线、方针,要紧跟党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之谜》中讲到在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大**后,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仍能快速发展,这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将之称为“中国之谜”。接着第二集《人口大计》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适度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们的关注点要从人口的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口的质量上,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人口战略的核心。

在第三集《农资当头》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关注的重点。

农民不富裕,中国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因此,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是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统筹考虑,缩小城乡差距。

《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集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非常有限,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山水之间》中提到90%的流经城市的河流、70%的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部分农田、草场、铁路及城镇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森林面积减少,使我们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工业化。

《民生纵横》中提到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和住房制度不完善。解决这些民生问题是关键。要确保民生供给能够跟上或超过民生需求。

在第八集《创新元素》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航天事业的发展等,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我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站稳脚跟,谋求更好的发展。

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转移,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解读中国的奇迹和奥秘,关键在于解读中国的国情。中国国情是当前中国发展中诸多困难的焦点。要解决这些困难,没有模式可循,必须走自己的路。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的国情。这决定我国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走科学发展道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口众多,基础薄弱,是总结中国国情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实际上,中国经常提到的算术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除法:在中国,任何伟大的成就,除以10亿3亿,都是微不足道的;另一个是乘法

中国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将成为一个难以想象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看清自己。只有认清和把握国情,中国才能正确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清楚地知道祖国的发展状况,努力奋斗,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出力添彩,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