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8-06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我们最好是写篇心得体会。在很多场合我们都需要撰写心得体会,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栏目小编这次特地为您准备了“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感谢你的阅读期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启迪并请与你的同事分享!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

《论语》是孔弟及后人记述孔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记述了孔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叙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殊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孔夫子的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依旧历历在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索而不学习就会是危急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我们在平常学习中,不但要努力学习,更要把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

通过学习《论语》后,使用明白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进展的今日,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本书分了7个部分来解读论语: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负之道、人生之道。 其中我感觉许多道理是在社会生活中比较有用的。《论语》强调人的力气是无比强大的,假如做一件事情能够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善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这个事情肯定可以胜利。然而“尽人事而知天命”啊,假如个人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结果,凡事还是要懂得知足常乐吧。

有人说过了三十岁就要给自己一种减法生活。这话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拿我来说吧,我总觉得少一件衣服一个包一双鞋,常常为了要买什么样式的而苦恼。这些也不算什么大件的东西,但是说明我的心灵不够安静很空洞,所谓心灵之道即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我想人还是需要精神的更加丰富,而远离物质的纷杂才是所谓的减法生活”吧。不管是怎么生活,人最终还是想追求欢乐的。书中讲过一个寓言故事说:三个工匠在造一所宫殿。有人问第一工匠:“你再做什么?”他说:“我在砌砖”同问其次个工匠,他回答“你没看到吗?我在干苦力。”而第三个工匠却愉悦的说:“我正在造一个宫殿啊!”诚然,第三个工匠是最欢乐的。第一个人很现实,目光也很短浅;其次个人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祥林嫂”,在他心中不会有欢乐;而第三个人心中布满抱负和盼望,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难处,而是向往着胜利后的喜悦。我想这样的人,不管胜利与否,至少他的人生布满了阳光和欢乐,我想要这样的人生。

再说为人处事交伴侣这部分,这部分给我的提示和警醒最多。小的时候小伴侣之间闹别扭我的父母总是责怪我;长大了到社会上交往,他们总是让我觉得我是欠别人的,假如有冲突,那么错确定在我。(当然,我不是责备我的父母。我在孩子小时候教育他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根据黑格尔“正、反、和”的哲学理论,人生是要有这样一个过程才好。这是后话,有爱好的伴侣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哲学论断。)这样下来,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苦恼,我很虚心很低调了,但是反而有一些喜爱欺生的人会把冲突引发到我的头上来。经过几年的滚打,我树立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不是人们常说的“以德报怨”,“投桃报李”。咋听起来孔子这么告知他的弟子,感觉有些出乎意料。其实孔子是告知我们处世要把握分寸,他提倡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当然也决不赞成以怨报怨。而是用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态度坦然地面对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当使用的地方。了解的这一点,我觉得为人处事仿佛轻松愉悦了许多。有了正确的处世态度,假如你又是个正直的人,那么我想会交到益友的。由于真正的`好伴侣不会只听得进去赞扬褒奖的话,更应当听的是批判和反面的看法,由于坦诚恳在的看法是人生进步的动力。

人生之道,对于我还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究竟我刚刚踏入而立之年,经受的事情还很少,我盼望能到达书中所说的“海到终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他讲的不是制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这就是六经注我的境界,是三十岁这个年纪所应当具备的心灵自信的力量。我还在努力,盼望好的学习能导致我的行为转变。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2)

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借此机会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子贡。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比拟。苏格拉底是被雅典和平统一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老子的直言不讳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价值观。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仿佛,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东周,释放出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朝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延至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则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昭,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之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受贿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崇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可以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贞。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实在学而实习之同于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局限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才一则是人能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教师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机敏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3)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宏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绚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唯恐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才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安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示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当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当存有嫉妒之心。假如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当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准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进展日新月异的今日,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伴侣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专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假如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欢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很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苦痛的事情,假如他们读了这句话肯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信任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4)

孩子在暑假期读《论语》,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我也捧起这本书。感觉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视觉学习《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人在一生中遇到的困境与不如意的事很多,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在《论语》中就能找到答案。《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四川汶川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避免。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喊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此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约束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手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曾子所说的“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而这一切都通过“每天反省”这一习惯来支撑和维系,使个人的修养日渐完善。当个人的修养到达一定程度后,他的思想和人生就会发生迥于常人的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生活中总结体验,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知音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啊!而这一切都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实现的。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对人谦恭友爱的人,很少去做犯上作乱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如此,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无疑就非常安定了。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开门见山,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即:学得了知识,并且不断地去练习,这才是令人高兴的。然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拜访你,这也是令人快乐的。但是,如果你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没有人赏识你、知道你,你该怎么办呢?是自暴自弃、就此沉沦?不!要继续努力,努力并快乐着,只有这样,孔子才把这样的人叫做道德高尚的君子。

记得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年轻人很有学问却自感怀才不遇,便向一位智者请教。智者没说话,只是拣起一个小石子,向石子堆里扔去,让年轻人把自己刚才扔掉的石子拣起来。年轻人摇了摇头,说自己无法将石子拣出。接着,智者又从身上掏出一枚钻戒,扔向石子堆,年轻人很快从石子堆里拣起了钻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能我们还不够优秀,我们还只是石子堆里的一枚小石子,别人还无法从石子堆里辨别出我们,而当我们变成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时,还怕别人发现不了我们吗?所以当我们还不是一颗璀璨的钻石时还要继续努力,不要怨天尤人,直到有一天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孔子在20xx多年前就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并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君子物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其为仁之根本与!这段话大意是说:做人能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样的人是不会犯上作乱的。君子致力与根本工作,根本树立了,人生的大道理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吧!什么是仁的根本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孝悌,孝是孝顺父母,悌是敬爱兄长。如果,连父母兄弟也不爱的人还怎么可能真心和别人相处,因此,孔子师徒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讲究仁爱呢?孔子为我们讲了一个好方法: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的很干脆,那些花言巧语、巧舌如簧的人,没有一个是讲究忠义道德的。但那些能言善辨、不辱使命的辩士,与这些巧舌如簧的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能言善辨、据理力争,后者为个人利益使弄小伎俩。所以要另当别论。

接下来,孔子教我们在平时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仁人,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天都应该做好这样三件事:竭尽全力替人办事;诚心诚意和朋友交往;认真练习老师教的知识。做好这三件事,我们就可以向仁人看齐了。

孔子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他把做人放在了第一位,做事放在第二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重,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后生小子,在爹娘面前得孝顺在兄长处要敬爱;说话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友爱大众,亲近仁德之人。这样做了以后,有多余的力量,再来学习文化知识。

当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教育的重点往往放在成才上,而忽略了德育,于是培养出不少,四肢不勤,无谷不分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父母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唯考上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为是。平时忽略道德人格的培养,这些孩子往往经不起一点点的刺激,心理变得相当脆弱,不知与人怎样相处,心中只有自己,一旦遭遇挫折,经受不住一点打击。我就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名牌大学里有一个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一直都很优秀,由于是尖子生,倍受老师宠爱。可到了大学,由于同学都是尖子生考进来的,他变成普通的一名学生。不再有老师的宠爱,被冷落到一边。这名学生逐渐抑郁了,最后不堪折磨,跳楼自杀。可见,培养一个人要懂得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是多么的重要,要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父母生我养我、来之不易,要知道感恩,要珍惜这一切。只有具备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格,才可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材,才能做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孔子的徒弟子夏就十分推崇有德之人,他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大意是:(选择妻子)能重视品行,而不重视美貌;侍奉爹娘,能尽其力,侍候君王,能不顾身家性命;和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这种人)虽然没有上过学,拿今天的话说,即使没有什么文凭,我(子夏)也说他早已有了教养,比那些有才无德的人强得多。

以上是讲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接下来,孔子又谈了孝,他给孝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标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怎样尽孝?其实很简单,这个标准简直另人怀疑:父母在,不远行,趁他们健在,多陪陪他们,这就足够了,要是父母不在了呢?就要看这个人的行为,如果仍旧能继承父亲的好思想、好操守,不加以改变,就算尽孝了。这个标准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看看过去的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很难做到。凡开国初期,那些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皇帝往往能勤俭持家、体恤黎民百姓,但没过几代,后面的皇帝从小过惯锦衣玉食的生活,继任后变本加厉,更加骄奢淫逸、糜烂不堪,最后败了家、误了国,被别人改了朝、换了代。

小到一个家也是这样,上辈子辛辛苦苦打拼的家业,只要出了一个纨绔子弟,不消几年,家业就败了个精光。一代名臣曾国藩总结前人教训,劝戒子孙说:门户之衰,总由子孙之骄惰;凡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同时告戒子孙:克勤克俭,能丰衣足食,就是小康生活。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丰衣足食,便成小康。

凡事谨守规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个有钱不知道享受呢?享受起来一定要有个规模、有个度。那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其实,孔子早在20xx年前就给了我们这个答案:君子食勿求饱,居勿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饭不要求过饱,居住不求舒适,这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但却符合养生之道,常言说得好:要想身体健,三分饥和寒。讲的就是同样道理。吃饭只吃七分饱,过饱则加重肝脏负担,穿衣和睡觉不要太暖和,才能充分调动我们肌体的御寒能力。敏于事而慎于言,说工作起来要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同时要就有道而正焉,向有德之人学习,借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如能做到这些可谓好学也已就算是一个勤奋的人了。他的一生便可以丰衣足食,必不会铸成大错。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吗?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6)

《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的弟。及再传弟。对孔。及其弟。的言行的记录,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讲述了关于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特别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

在《论语》学而篇的学习中,我颇有感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在生活中,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多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做事,我想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纷甚至悲剧都不会产生。然而,当利益冲突一旦出现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今天的我们想问题总是忽略了它呢?

还记得刚买电脑那阵儿,本来狭小的寝室一下。多出了五台电脑,每个人都想把。机放在自己的最方便、最安全的地方。而每个人对电脑的使用时间和方式都各异,为此寝室里经常发生冷战,电脑布局模式不断更改,弄得寝室没有一丝“温暖”,闷得人难受。后来我们冷静了下来,试着为对方考虑,大家彼此道了歉,都做出了让步,最后寝室形成了统一的作息时间,为了共同目的,我们终于和好如初,又是好姐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是危险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学习型社会不但要求我们终生学习,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大学四年里,我们或许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我们学习中的思考却不够,对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的探索更相当缺乏。我想我们大学生需要用更多的实践来检验我们的知识。

暑假,我随着我院三下乡队伍到了开县(全国的贫困县之一)。尽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让我真正看见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教育现状。有一个乡教学设施极差,没有书桌、椅。、图书,教师缺编严重达200余人,有些学生上学每天要走四五个小时。有的村小每学期只能上一次计算机课,有些孩。每一次都会走上半天的山路,学习三节课后再走回去。他们中不少孩。因为贫困等原因而辍学。

在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山里的孩。小学毕业或是初中毕业后,他们就面临着劳作或打工就业呢?当地的学校教育又能给他们提供些什么呢?而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7)

段一:引言(20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培养优秀的品德道德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原文语言古雅晦涩,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和理解论语,一些学者和爱好者建立了“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文库”,在这里,人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使之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段二:学习论语的重要性(250字)

学习论语对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语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修身养性。论语中的“孝、友、礼、义”等思想,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对待家庭和社会关系,还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为我们提供指导和思考。通过学习论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段三: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文库的特点(300字)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文库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它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人们的智慧和经验。在这个文库中,人们可以发表自己对于论语的理解和心得体会,也可以阅读其他人的分享,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文库中的资源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研究论文,又有个人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还有一些关于论语的疑问和探析等。这些资源不仅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也促进了不同背景和观点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段四:论语的现代意义(300字)

虽然论语的诞生时间已经距今两千多年,但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追求愈发迫切。学习论语能够使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压力。论语中对于仁义道德的强调,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思考论语的教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科学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段五:结论(250字)

学习论语的道路并不是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文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和平台。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同时,学习论语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增强文化自信。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将论语真正内化于心,运用于实践,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8)

为政者要以德服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为政者,要靠道德来治理国家,这样就会乡北极星一样稳居于北极而周围的群星也都会环绕在他的周围。

德治的基础,关键在于为政者本身的高尚品德。如今社会,高官们的'大案要案触目惊心,道德约束何在?记得刘备在白帝城留给儿子的遗书中有言:“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荀子也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为政者要正邪分明。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臣下之人,凡是光明磊落,行事谨慎的,往往都是正直的君子,百姓自然敬爱他,希望他得到合适的官职,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也有些做臣子的,心地奸险,行事乖张,往往都是邪枉的小人,百姓自然憎恶他,怕他误国害民。这其实也是天下人的心声,纵观当今社会特别是基层,不难发现,发展得好的乡镇大都有个好的支书及班子成员,在他们的带领下,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把家乡推向致富。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9)

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他的不好的方面,努力克制自己。”“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就是明智的。”“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献,迅速而灵敏的学习。”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0)

暖和的阳光调皮地跳跃在泛着微微油墨香的纸上,获书在手,就像孔子席前的学生,心生几多向往,平添几分敬畏。一日,偶然邂逅《于丹〈论语〉心得》。

圣贤把他们深刻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收益。

为师十三年,时常在忙碌中为自己的平庸感慨,平日非常喜欢听名师上课,然而与名师相比就更觉自己卑微、渺小,缺少职业幸福感。无比崇敬地请教一位名师: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功夫是什么?读书!!名师真真切切地告诉我!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畅快和兴奋。的确,“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种享受,与书结缘,结下最神圣最美丽的缘。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地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使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语,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读书,能改变教师的人生,从而使教师思考人生,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一种求索;读书,是教师最可贵的生活品质,更是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289A.COm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富有哲理的话告诉学生无言,用行动做,就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能做得到吗?当我抱怨工作的繁杂时,当我对待孩子们的错误疾言厉色时,孔圣人的声音便在脑海中萦绕:“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曾经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我可谓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直至一个平常的课间中,闲极无聊的我无意识地在教室里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猛然抬头,我才发觉教室里比平时安静了许多。只见几个孩子也手捧书本,读得煞是认真。这时,孔子的话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天何言哉?天何言哉?……”从此,我开始真正地蹲下身与学生们一起读书,努力做孩子们读书的点灯人,让书香弥漫于孩子们生活的气息之中,让读书成为孩子们最美丽的姿态。 渐渐的,渐渐的,班里读书的氛围日渐浓郁了,爱读书的孩子也多了。就这样,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孩子们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享受,再也不用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了。身教胜于言传,这是至圣先师两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的道理。我想,唯有当天道与师道融合,我们才能将“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完全领悟。可见,孔子一言足以品悟一生!

纵然,语文充满劳绩,我依然幸福地栖息在芬芳的大地上。

当我们在自然生活下悟出真谛,在书墨清香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应该会缄默微笑。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1)

一直以来不断在提醒自己要挤时间看看书,可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牵绊,春节放假才终于拿起了放在枕边的被搁置多时的《论语》。读着这些熟悉的文字,一种淡然浮上心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意思大家都明白。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与西方不同的是,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苏格拉底所说“关心自已的灵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与生俱来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没有一个万知万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谐而美好的,人本身没有罪孽可以忏悔。因而,它所关注的是现实性的,是人与人群之间的纽带,是建立合理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的大视野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君子日参省乎已,刚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为要达到知行合一,说穿了,是一种生存智慧,行动智慧。在教学中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么?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灯光下静静深思,也可能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更还多了一个头脑!

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我这书让我读的费饮忘食。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我觉得孔子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平时学的知识通常过了一到两个月就会不记得,让我想起了学完之后要复习。如果不复习,获得了再多的知识也没用,到了毕业后,就差不多忘光了。

有一次,我考试时忘记了复习,结果考出来的成绩不太理想,这件事不就是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吗?

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论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让我们后代的影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