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语 > 生日祝福大全 > 最新画自己课件15篇

最新画自己课件15篇

发表时间:2024-06-14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 学生反应在教学改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日祝福语网在大量的阅读中看到了一篇超级有价值的“画自己课件”,建议您多留意我们网站的更新以确保公司竞争力!

画自己课件 篇1

关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们也是一样。他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班主题活动“我会玩”,不仅限于幼儿玩玩具、玩游戏,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够与同伴合作游戏。向大家介绍自己,让同伴认识自己、喜欢自己,共同玩耍。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的介绍自己,获得同伴的认同和接纳。

2、幼儿现状分析: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语言发展处于一个学习完整表达、连贯讲述的关键期。如何让每位幼儿都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熟悉的话题,有话可说,有话愿意说,有话会说。本内容从孩子最熟悉的自己出发,学习较完整和连贯的讲述,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3、目标定位:本次活动从幼儿语言发展着手,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一、敢于大胆交流,乐意分享自己的独特之处。二、学习使用评价表进行较完整讲述。三、能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

活动难点:学习使用评价表进行较完整讲述。

5、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请家长和幼儿制作一张“我的名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幼儿的姓名、年龄、生日、姓名来历、喜好、特长等。

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情况。

(2)物质材料准备

教具:幸运转盘、“麦鲁小镇”招牌。

学具:记录评价表、“我的名片”。

(3) 环境准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俩俩一组,方便组织俩俩讲述环节。

二、说教法与学法

活动教法主要采用游戏法、谈话法、图标记录法等教法。

幼儿学法主要采用合作法、体验交流法、对比感受等学法。

三、说活动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分析,我将本次教学活动设计为如下3大步骤,依次是游戏导入,分享交流;俩俩讲述,记录评价;总结方法,游戏巩固。

1、游戏导入,分享交流――愿意介绍自己

首先我们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幸运转盘,随着指针的转动,当指针指向其中一张名片时,对应的幼儿就走到集体的中间,拿着自己的`名片向大家介绍自己。通过这个游戏,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们蠢蠢欲动,老师营造的想说敢说的精神环境初现成效!接着,结合大班孩子有一定的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幼儿集体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讨论出介绍自己的具体内容,让幼儿愿意主动大胆的介绍自己。

2、俩俩讲述,记录评价――怎样介绍自己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有介绍自己的机会,我运用了俩俩讲述的方法,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同时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较完整的介绍自己,例如姓名、年龄、生日、家人、好朋友、食物、喜好等,运用了记录评价表来突破这个难点。引导幼儿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内容更丰富、讲述更完整。

3、总结方法,游戏巩固――展示介绍自己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游戏法,让幼儿扮演麦鲁小镇的工作人员,参加 “竞聘上岗”,向“经理”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独特之处。将幼儿从“活动中”带到“社会情景中”去,让幼儿轻松自然的介绍,充分的展示了自己。最后,老师亲身示范介绍,用更加生动、风趣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特长,为幼儿继续提升讲述的技巧――即生动有表情的讲述巧妙铺垫,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活动特色:

“三简合一”――本次活动 流程简化 教具简单 语言简洁

(活动流程)化繁为简――让教学准备更轻松,

(活动内容)直观形象――让教学互动更便捷

(活动方式)化难为趣――让教学创意更多样

大班语言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我希望通过展示自己、接纳同伴,给每个孩子认识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群星集聚的天空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

画自己课件 篇2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读书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组成。这四篇课文分别是《看书》《路色的金鱼》《自己去吧》《轻轻地》。前三篇课文是儿童诗,以“爱学习,会思考”为主题。后一篇课文是散文,以“有礼貌,关心他人”为主题。本单元的课文反映的是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书写了儿童的思想和情感,渗透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现代意识。对儿童具有极好的教育意义。本单元的课文内涵丰富,语言生动,情感浓烈,感染李强。

《自己去吧》是这一单元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教育学生爱学习,会思考,有礼貌,关心他人。因此,本科教学要继续抓住单元训练重点进行训练。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根据本课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体味课文语言,感受小猴、小鸭、和小鹰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决心和毅力。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与文本对话。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们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为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情,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出小猴、小鸭、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说教法:

《自己去吧》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并且语言有童趣,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小猴学会了爬树,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练,就能学到本领。

因而,在设计教学时注意创设情景,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以表演为主线,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表演,在心里播下“我能学好”“我一定能行”的种子,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三、说教法、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体味课文语言,感受小猴、小鸭、和小鹰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决心和毅力。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课文中设计了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通过“我会写”“我会读”“我会说”联系实际想一想”的情境创设,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现的愿望。并在学生感悟课文后配上动作读课文。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这些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在拓展活动中,我结合本文特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如小鸭子学会游泳后会说些什么?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感悟全文后,我又让学生说说其他小动物它们都会什么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并模仿课文续编故事。最后,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讲述自己最近学会的一件事。促进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

同学们,我带来了几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小猴、小鸭,小鹰),有一天,小猴想学爬树、小鸭想学游泳,小鹰想学习飞翔,你们想知道发生在它们身上有趣的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自己去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理解词(“自己”的意 思,用“自己”说一句话),在课题中有三个生字,是我们需要学的(自己去),请同学们 和老师一起书空学写生字。区别字形“自”与“目”字形相似,容易混淆。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

2、把字宝宝送到课文中会不会读,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两遍)。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思考:课文中写了哪几个小动物?说说课题中的话是谁说的?

1、请一名同学试着读第一段。学生评价。

2、指导朗读:小猴要吃果子,应用什么语气跟妈妈说?妈妈的语气是亲切和蔼的,读出激励的语气。师:猴妈妈喜欢自己的小孩吗?那它为什么让小猴子一个人去学爬树呢?猴妈妈想让它独立学会本领……你们喜欢表演吗?要想表演好,首先要读好对话

3、分角色朗读: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应用的语气同桌互读。

画自己课件 篇3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

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都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毅然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等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2.了解到这些之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3.你对华罗庚了解多少?谈谈他的主要科学成就。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

1.学生再次自己默读课文,勾画不理解的词。

3.指导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解决刚才理解词语上的难题。

4.教师就难点提问:

(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中“这一天”指哪一天?该怎样读?

(2)华罗庚为什么回国?(通过阅读,要让学生明白华罗庚要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

(3)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把华罗庚回国的决心和当时激动的心情?画下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汇报中就应该指导朗读,尤其是“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一定不能理解为简单的重复。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适当加动作表演出来。

“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这就是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满腔热情。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找其他爱国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

画自己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12个新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思想,不能过分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

【教具】

图片、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设计】

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疑。

生:倡导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勇敢地锻炼自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抢摘苹果”游戏导入,在巩固识字的基础上以抢答形式读出苹果上的字。

指名说出本课题目。(板书:自己去吧)

二、初学课文

1、认真欣赏课文。

2、打开书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讲了谁与谁的故事?(板书小鸭、小鹰)

三、感悟课文

1、感悟第一自然段:

⑴ 自渎课文。思考:小鸭子想去干什么?

⑵ 再读课文。思考:你通过读哪句话知道的。?

师:为什么不自己去游?(缺乏信心)

指名读; 开火车读;师生分角色朗读。(指名对话)

⑶ 鸭妈妈是怎么说的?引出第二句。指明读。

⑷ 鸭妈妈是不是太放心了,为什么这样做?

(水浅,鼓励小鸭)指名读,读中感悟。

⑸ 分角色练读,指名分角色读。

⑹ 给动画配音。

⑺ 结果怎样?

出示最后一句。(板书:学会了游泳)(体会小鸭心情)

会对鸭妈妈说些什么?发散思维。

2、感悟第二自然段:

⑴ 小鹰和小鸭子一样可爱,它开始时也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说)

后来通过妈妈的鼓舞自己学会飞翔。

⑵ 自读课文分角色配音。

四、表演课本剧(分角色,可加动作)

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读。

五、议一议

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指名说。

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鸭与小鹰通过自己努力学到了本领,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树立独立思想。自己能做的是自己做,不过分依赖父母,学会生活的本领。

作业 :回家学做一件事,明天和同学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小鸭(图) 小鸭会游泳(图)

自己去吧

小鹰(图) 小鹰会飞翔(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8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画自己课件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这次说课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二课“保护自我”的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本框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的“学法用法”部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本次说课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本框教材在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初中生年龄段的操作性较强的自我保护方法。同时,作为本册书的最后一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的最后一框,它是整个单元的落脚点,更是整本教材的落脚点。本框设计了三目内容:

第一目“提高警惕”。说明提高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第二目“用智慧保护自己”。教材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事例力求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第三目“用法律保护自己”。引导学生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用法积极性。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2、能够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专门制定了相关法规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2、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

本框内容的重点是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在于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的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其中,掌握运用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首先用孙悦的一首老歌《祝你平安》进行导入,说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平平安安,不要受到伤害,然而社会中却存在着不少威胁,如何让自己避免遭受不良侵害,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目:提高警惕

阅读书本P93页李明的材料,思考两个问题:

1、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李明不加思考将身份证借给他人,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认识到“提高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接着,用PPT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以此来提高警惕性和增强自我保护的信心。

接着,小组间集思广益讨论“网交”,谈一谈对网络交往的看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认识到网络交往带有一定的虚拟性,要慎重对待。那么,网络交往应该注意些什么?这里给学生提供了四句网上交友的规则:“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尽管如此,我们在各种媒体当中,不难发现还是会有学生因为麻痹大意,受到不良侵害的伤害,而且女生占的比例较大,那女生如何保护自己,请男生帮忙出出主意。“特别关注”:《女生如何提高警惕》。

本目的设计意图:

运用典型事例,直观表达所要传授的信息,对本框重点“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的一个突破。引导学生明白,面对不法侵害,如果我们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受损失,陷入困境。因此,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第二目:用智慧保护自己

虽然我们加强了防范意识,但有时仍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不良侵害,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去做?这就是第二目所要学生掌握的。

首先,让学生为一则故事《惠惠遭遇记》续写结尾,看看惠惠登上那辆陌生人的面包车后会有怎样的结局。这一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如果惠惠不运用智慧巧妙逃脱,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一环节可以先让小组成员之间探讨故事结尾,然后演绎出来。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用智慧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又继续展示了书本P95页高中生小任的例子,学生看完后思考两个问题:

1、小任与歹徒搏斗的行为说明他怎样?

2、对于这样的结果,你的思考和建议是什么?

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提倡未成年人见义智为而不是见义勇为,我们要学会运用智慧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又能打击违法犯罪,进一步说明了用智慧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遇到不法侵害,应该怎样去做?这里为学生准备了一段《遇到拦截敲诈你会怎么办》的视频,通过它生动的讲解,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简单有效的应对办法。除了敲诈勒索,还有众多不法侵害隐藏在生活中,因此接下来展示一些学生课前绘制好的防范侵害的图片,并讨论1、生活中我们还可能受到哪些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2、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本目的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重点中“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的一个突破,遵循思想品德学科五步教学法,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入于书中掌握理论,出于书外实践生活的能力,当学生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目:用法律保护自己

通过一则高中生高林与其父之间对抚养费问题纠纷的案例,请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面对这样的父亲,高林应该怎样做,请说出你的理由。2、你身边有过类似的例子吗?这一教学设计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后面更是向学生展示出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信息,有法律做为后盾,青少年更会增强战胜不良侵害的勇气。

本目的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学法用法的主动性,提高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

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学生课后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并将做好的卡片装进档案袋中,这一部分是亮点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制作自护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五、对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说明

1、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课教学基本采取了问题讨论法,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探讨,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展开都是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做好引导和点拨,注意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结合。教学策略上考虑到动静结合,既有美妙的音乐又有视频,有个人的思考又有小组之间的讨论,使教学生动活泼。

2、教学评价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果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或者反映出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要及时组织讨论,并给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上是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以求完善,谢谢!

画自己课件 篇6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会读会写“莞、诧、嫣、脊”等生词,“并且弄懂“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深刻明白文章标题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和合作探究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性美。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生活迁移法。

设疑导入:同学们,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对德国景象的描写。其实我们也像德国人一样,自己也种花,但是我们种花更多是为了自己欣赏、好看,而季羡林先生说德国人种花为了给别人看?让我们带着好奇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

(1)请一个同学扮演小老师大声朗读生字词并评价,同时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生字本上规范地书写生字。完后老师在黑板上强调“脊”的笔顺。

(2)请另一个同学扮演小老师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生字词,并尝试造句,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别的同学作补充,教师都给予激励评价。

2、扫清生字词障碍后,同学齐声朗读全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那两方面的内容?”,在文中找出来,并请学生分享。

明确: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德国”、“景色奇丽”、“民族奇特”)

问1:文章标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别人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奇丽景色呢?自读2、3段,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

明确:①文章标题意思:“德国人养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所以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②看到的奇丽景象:“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齐声朗读,感受景美)(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景美”)

问2:这个民族的奇特作者用了一句话概括,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来,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

明确:民族的奇特:“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组3:德国人他们在种花这么小的事情上都在为别人着想和服务,他们这个地方不仅景美,人的心灵更美。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棒!确实,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德国人的一种乐于、主动奉献的人性美、心灵美,也正是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不变的美丽”。(板书“人美”)

引导学生把视角放到生活,发问“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现象啊?”学生自由发言。(如警察叔叔维护治安、清洁阿姨打扫街道、边疆战士保家卫国……)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季羡林先生的笔触认识了景美人美的德国,老师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够去参加你们小区的社区活动,比如捡垃圾,敬老爱老等,学校有类似的活动也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主动去服务和奉献他人,做一个心灵美的好孩子。

画自己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字17个。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点评尊重学生差异,灵活控制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以略去不讲,还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

三、介绍时代背景,初步解答质疑

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

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毅然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2、了解到这些之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点评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带着理解读,使整篇文章的情感浑然一体。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

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学生评议效果。

(1)轮读、齐读。

(2)分角色读。

(3)表演。

4、汇报过程中,师恰当进行评价、指导。

(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这一天”指哪一天?该怎样读??

(2)抓住哪些词语就可以把华罗庚激动的心情演得更真实?

引导学生体会“急步”“喊”“斩钉截铁”等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并表演出来。

5、出示主题图,配乐。师总结性范读最后部分。

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满腔热情。你能读读吗?

点评最后的配乐范读,自然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不需要提问,在朗读中达到情感的高潮。

五、识字

1、测读黑板上的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黑板上剩余的字。指名学生当老师讲字,其余学生和老师补充。

3、同桌学生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课下互相帮助。

点评允许学生的个别差异,一节课下来会有孩子还没有完全认识生字。此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助、互查的作用。

六、交流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华罗庚的事迹?小组内交流。留自己喜欢的作业。

画自己课件 篇8

自己去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请小朋友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并识记字形。

交流,指名说

字音:

自:声母是平舌音

深:声母是翘舌音

您、那:声母都是鼻音

您、深:韵母是前鼻音

景:韵母是后鼻音

吧、吗:都读轻声

字形:

吧、吗、您、会、景、哪:可以用学过的熟字加上偏旁来记。

学:学习新偏旁“”

自与目字形相似,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千万不要混淆。

3、男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比一比。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学会游泳后心里怎样高兴,又是怎样说的?

如果鸭妈妈带小鸭去,那以后会怎么样?

3朗读这一段话。

四、指导书写。

1、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要写得居中。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

东:第二笔注意。左右两笔要对齐。

画自己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词句,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德国风俗特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不光崇扬本地、本国的风土人情,我们还应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到欧洲的德国去看看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与众不同。

二、从“家家户户”切入,解读文本。

(一)检查字词。

(二)从“家家户户”切入,了解课文内容。

1.接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个四字词语出现三次,找到并划出它所在的三个句子。

2.汇报。

3.交流句子,发现有什么不同?

4.质疑。

[设计意图:从家家户户切入,发现文中相同与不同,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渡:时间在变迁,景色却依然,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养花有何感受?

1.学生汇报。

2.作者首先吃惊什么?还吃惊什么?

3.强调三个“都”字,体会作者情感。

4.这花为什么都朝外开?(探究)

5.分句读这句话,感受情感的强烈。

[设计意图:读中悟,读中思,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四、理解课文

过渡:在屋子里看到的是花的脊梁,走上街头又看到怎样的景象?读相关语句。

1.当我们眼前出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景色时,你想用哪个词概括?文中用哪个词?

2.作者为什么用奇丽?再读并思考:这里的景色哪奇丽?

理解词语:透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你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普通的街道变成了花的海洋?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再读第三自然段,提炼板书借景抒情

五、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家家户户吃惊赞叹

借景抒情

画自己课件 篇10

一、回顾导入

1、读课题

2、师:多有意思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青年时代曾在德国留学了十年,在他留学的十年里,哥廷根奇丽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学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继续跟随语言大师季羡林走进异国的风情画卷,在欣赏他语言艺术的同时去体会做人哲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二、领悟“美丽”

1、奇丽

预设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谈感受,是怎么体会到景色的奇丽的?

②体会词语“家家户户任何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③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

④生有感情朗读

预设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从词语中感受花的多

②学生练读

③一生读,其他学生想象,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④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奇特

预设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

①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的吃惊。

②生读

预设2、“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耐人寻味”的理解

②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呢?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④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⑤再读,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⑥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试着背诵。

三、再感美丽

1、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奇丽的景色,会长久吗?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①理解“美丽”

②朗读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4、简单了解这是怎样一个梦?

四、拓展练习,推荐书目。

画自己课件 篇1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1个偏旁。

2.会认7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读课文懂得一个道理:要勇敢地锻炼自己,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

二、教材说明

课文有两段对话: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小鸭要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小鹰要求妈妈带自己去山那边看看,可是他们的妈妈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让他们自己去。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课文通过这个故事,讲述了独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也讲了成人对孩子成长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度宠爱、过度保护。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指导读准生字自、风和要求会认的字您、泳、深、鹰、景的音。

随生字风的学习,认识偏旁风(风字框)。

指导写字,要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为写好字打基础。

要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

自:先外后内再封口。

风:先外后内。

注意己的第三笔不能出头;风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不是横折弯。

(三)词句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词语有自己、几天、学会,都是学生常用的口语词,理解不会有困难,可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让学生读一读。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对话的语气。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向妈妈提出某种请求时用的是什么语气,妈妈的回答又是什么语气。借此读出小鸭和小鹰礼貌又略撒娇的语气,读出妈妈慈爱又不乏严肃的语气。

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开始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背诵,然后边看图片边背,最终达到独立背诵。

(五)练习提示

第二题,让学生说一说小鸭的妈妈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让他们自己去。可以先让学生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谈谈看法,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家长的做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的道理,体会到独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家长的过多呵护对自己是有害处的。

第四题,读句子。第一句是课文中的句子,后三句是扩展的句子,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学会的用法。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只需让学生读读,体会下,也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学会说两句话。

(六)扩展活动

本课适合角色扮演,可以安排学生表演。还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角色,如小老虎和小老虎的妈妈,小狗和小狗的妈妈,小猴子和小猴子的妈妈,等等。可仿照课文的对话形式,让学生想象这些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并表演出来。表演时要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画自己课件 篇12

第一部分:说教材

首先,说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七年级教材中“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的重要一课。通过学习本课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我确定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初步的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体验、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学生体会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实践中体会自立的意义,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自立的含义、表现,这是因为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让学生自主参与并体验自立的行为,构成健康人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教学难点是在实践中培养自立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因为从学生实际来看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因而要践行自立,体会生活自立的成功,需要花很大功夫。

第二部分: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一个为本,四个调整、两个转变”,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目标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本堂课我通过故事、图片多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意识。

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教学“自立的含义、表现”的重点和“在实践中培养自立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难点问题,结合学生和成长实际,关注社会生活实际,我准备组织三次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明理导行法。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其意义主要在于加强德育,教会学生“做人”。在合作探究和内心体验后,从而更加理解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立精神的意识,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部分: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身上较常见的有关自立的表现从而提高认识。

读书自学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围绕目标开展活动;我将本堂课教学过程定位在师生交流,共同探究,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设计:

设置情境、明确目标、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只小狮子》的童话故事,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简练的语言切入课题。走向自立人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设计。本课重点是自立的含义和表现。我通过以下办法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今天学校做卫生》和《新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回答:这样的事情在你身上或你周围的同学身上发生过吗?还有没有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现在的青少年身上存在着什么问题?教师予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出自立含义。

借用实话实说的形式组织学生结合自身成长实际进行“对号入座”的活动,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以上这些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②在以上这些事情中还没有做到怎么办?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内心感悟体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根据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指导学生自读教材P35自立的表现并填表格,哪些属于个人生活的范围,哪些属于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范围?在这些表现中,自己能做几项?教师从鼓励角度出发,及时点拨发现闪光点。进一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层层深入,突破难点设计。本课难点是在实践中培养自立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以下办法突破教学难点:

课前让每个学生做一个作业:用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或最崇拜的一个人为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立对个人成长的极端重要性。

用多媒体展示调查数据,从反面例子中得出启发:不自立对于个人成长的害处,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小辨论:联系教材P37的材料,有如下两种观点:正文:父母不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反方:父母应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

结论:自己事情自己干,自立人生少年始,人生需自立。

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小结交流感悟。通过本堂课的探究,我经历了我体会了我感受了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填写自立箴言。

第五部分:说板书

板书采用归纳整合形式,理清学生思路,宏观把握本课知识结构。板书如下:

画自己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自、己、子、去、果”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1、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准备:课件  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大森林里刚刚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运动会,小猴、小鸭、小鹰分别获得了爬树、游泳、飞翔项目的冠军,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呢?答案就藏在第11课《自己去吧》这篇课文里,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借助拼音宝宝反复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

(1)读生字(出示课件)

(2)摘苹果游戏(出示课件):开火车读苹果上的词语,读对的老师奖励金苹果。

(3)指名读课文。

三、深入研究,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用笔画出课文里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1)“自己去吧”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2)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做?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小节,请找出小猴和妈妈的对话,读一读。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小猴说:“妈妈,我要吃果子。”

妈妈说:“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

(1)同桌分角色练读。

(2)指名读对话。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学生说一说。体会到小猴自己不敢爬树去摘果子,想让妈妈帮它摘,缺乏自信,因而恳求妈妈。在朗读小猴的话时,要读出撒娇、恳求的语气,表现出想让妈妈帮它的意思。读妈妈的话时,要亲切,并要强调“自己去”,读出鼓励的语气。

(3)师生合作读。

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让他自己去爬树摘果子?她这样做,对吗?

师:如果妈妈说:“孩子,你在树下等着,妈妈给你去摘。”而且妈妈以后总这样,结果会怎样?(指名回答)

师总结:猴妈妈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它知道,小猴爬树不会有危险,它让小猴子自己去摘果子,是想让小猴勇敢、自立、自信、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评析: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的交流、讨论,使学生深刻悟出人要自强自立和养尊处优的后果。]

(4)齐读第一小节。

总结学法,自学后两段。

1、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小猴的故事的?师总结学法。(读一读;说一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两个小节,师提出要求:(1)每位同学都要有感情地读一遍这两个小节中的对话。(2)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学生汇报交流。

[评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

3、同学们这么喜欢他们,我们就扮成他们来表演好吗?请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课文。

4、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5、语言训练:填空:

我学会了                      。

6、师指导学生写“果”字。

(1)课件演示“果”的写法。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今天放学回到家后,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评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去吧!”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

附: 板书设计

小猴     爬树

自己去吧   小鸭     游泳

小鹰     飞翔

画自己课件 篇14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所授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画自己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在细读词句中感受景美文,从而感悟到德国的风土人情。

3、品读词句,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词句的细读,理解德国街上的风景美。

2、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境界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寻找美丽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请同学一起读课题。

2、课文写的是花,季先生用了哪些词语形容花的美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海洋、美丽等)你还会用些什么词语呢?

3、四五十年前在德国留过学的季先生,重新回到德国时,走在大街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心地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请同学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有关词句,用笔划划。(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的确,季先生走在德国的大街上,他感受着奇丽的景色,那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找到这样的句子。

二、细读词句,走进美丽

过渡:读着这样的句子,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美、奇丽)请在美美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哪些词语中读懂了花很美?透过这些词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2)花的海洋,季先生为什么把比作海洋呢,他们有哪些想通的地方

(3)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争奇斗艳的花儿、你你争我挤的,……)

(4)引读:走在这条街上,看到的是……走到那条街上,看到的也是……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写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五颜六色……)课文为什么只用这两个词语呢?(不重复、啰嗦。)

(6)指导学生带着吃惊读这句话。

(7)德国人栽种这这么,美丽的花朵,把大街都装扮着这么奇丽,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三、细读词句,感悟养花方式的奇异

过渡:季先生和游人,为什么走在大街上能够欣赏到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呀?(因为德国人的养花方式不同,他们是把花再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界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理解养花方式的不同

A季先生对德国人养花的方式感到怎么样?(吃惊)他吃惊于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花朵都朝外开、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B家家户户都在养花,“都”看出了养花方式德国人的民族习惯;花朵为什么都朝外开了呀?(是主人有意的安排,让别人看自己的花。)从这三个都字,我们可以看出季先生对德国人养花的方式是越来越吃惊,越来越惊奇。

C学生用惊奇的语气练读这句话。

2、理解“花的脊梁”

(1)过渡:德国人养花方式的不同,让我们都看到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请同学们关注“脊梁”这个词。

(2)请同学把这个词来读一读,这个词应该是轻声的,一起读一读。花的脊梁指的是什么?(花的茎叶,枝干,花托等)

(3)在屋子里的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而站在街上的人们能看到什么?

(A万紫千红的花、五颜六色的花,这是从色彩上来说的。B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开放,有人鲜花怒放,这是从姿态上来说的)

(4)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的花海里,花朵随着微风涌动着,站在街上的游人们甚至还能怎么样?(甚至能闻到馥郁的芳香)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先个别读,再齐读。

(6)德国人奇异的养花方式,让我们感到吃惊,同时也让我们触摸到了美丽,之所以他们的鲜花如此美丽,是因为他们始终都有一个心愿:自己的花事人别人看的。

四。细读词句,感悟民族之奇特

1、理解德国民族之奇特

(1)过渡:前面我们感受到了花的奇丽,德国人养花方式的奇异,我们也可以看出德国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2)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着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3)走在街上,每一家都是这样,都只咋样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德国人为什么能把这花栽种的如此美丽呢?(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老师还找了一些描写花美的句子,请同学们仔细默读,去发现比较,在花的生长地方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到了什么?

3、季先生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奇异的养花方式,感悟到德国这奇特的民族,他们结合在一起就有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个时候,你觉得德国人民怎么样?(奇特、伟大)带着这样的语句读读这句话。

2、细读词句,在感悟养花时间之久中感受美。

过渡:阔别几十年,季先生再次回到当时的小镇,他还是那么吃惊。

(1)请同学一起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什么让季先生吃惊?(养花时间之久、美丽并没有改变。)

(2)美丽并没有改变,依然有哪些美丽呢?请同学快速读全文,然后按自己的理解填写这首小诗。

阔别几十年

又到德国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迎接我们的主人

依然___________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

那就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